浅析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浅析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ID:19163759

大小:22.54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9-29

浅析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_第1页
浅析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_第2页
浅析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_第3页
浅析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_第4页
浅析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编辑。  论文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论文摘要:本文在剖析课堂教学沿袭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和根源的基础上,提出一套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范型,并论述在实施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时应具有的理念、操作要点及其实践效果。  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着重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单向度地进行,从整体性角度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尚处在起步阶段,还未形成比较系统独立的理论框架。从实践中看,即使在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正确道路上我们已有所作为、有所前进,但仍然不能改变被动局面。针对课堂教学改革缺乏整体设计,教学效

2、果难以上台阶的实际情况,我们从教改实践中体会到: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氛围差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症结。走单纯改革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的路子难以达到教改的根本目标。必须从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学观念人手,在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上下功夫,才能真正引领课堂教学走出困境,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和影响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创新基本思路  通过调研,我们在剖析课堂教学沿袭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和根源的基础上,提出创立新的教学模式的目标、原则及操作要点和需要重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新教学模式以充分发挥教师

3、教学主导作用和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为主要特征,通过教学的全面改革和新的教学组织工程的推进,优化各种教育资源,提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改善课堂教学氛围,达到师生良性互动、教学相长的要求。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相对稳定和规范化的教学操作系统或范型,主要由以下几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构成。  1.1教学目标模式  课堂教学是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其中以育人为根本目标。因此,在教学模式运作过程中突出育人的目标和功能,就不能单纯地依赖课堂教学,而是要以课程知识为载体的,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环节,同时施以其它教育和教学形式。如“思政课”的教学方式不能

4、简单地等同思想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把课堂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同时辅之以社会实践、征文比赛、专家报告等第二课堂形式,是实现“思政课”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  1.2“学与教”参与式教学角色模式  肯定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承认学生具有主动参与教学的权力,既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同时又适应了当代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对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入耳、人脑、人行,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1.3多样化的教师授课模式  由于课堂教学涉及的多学科性以及对象的接受能力的程度不同,灵活采取多样

5、化的授课方式,如专题式、案例式、讨论式、问题式等,使课堂教学授课模式具有多样性、复合性和互补性的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4教学组织模式  新型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是一种以课堂教学为主导的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模式。其主要内容是:在组织形式上采取课堂教学与组织其它教学活动相结合,如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社会实践、讲演及辩论等。  1.5教学考评模式  教学考评是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教学目标复合性和讲课模式及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考评模式在考评内容上,要从知识、能力、信念、行为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

6、考评。在考试方法的改革中做到以下几个“结合”:一是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课堂教学考试不能没有知识考核,但知识考核的内容不宜过细过深过偏,把重点放在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理解、掌握、运用上。二是期末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以一次考试决定成绩不利于全过程督促、检查学生学习,因此平时考核就显得很重要。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日常表现、研读课外书籍、作业、小测验、回答问题、发言、出勤、笔记情况等纳入考核范围,记入课程成绩等,力求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多角度、多层面进行考核的做法,相对而言更具有准确性和说服力。三是题目考核与论文考核相结合。题目考核

7、重在全面检查知识理解掌握情况,论文考核则重在检查知识综合运用情况。考评方式的改革有助于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也可以减轻学生学习上的压力。  2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2.1更新教育理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影响的活动,其本质就是育人。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人去应用的。”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明确提出教育应遵循自然本性相一致。当代文化教育学的

8、创始人斯普朗格更是明确主张:“教育绝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这些理论集中到一点,就是强调教育的重要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完善的人格,也就是说教会受教育者学会做人。  教育不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