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机水稻栽培技术

浅谈有机水稻栽培技术

ID:19153895

大小:18.2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29

浅谈有机水稻栽培技术_第1页
浅谈有机水稻栽培技术_第2页
浅谈有机水稻栽培技术_第3页
浅谈有机水稻栽培技术_第4页
浅谈有机水稻栽培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有机水稻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有机水稻栽培技术摘要简单介绍了有机水稻栽培技术,包括生产基地的选择与建立、育秧前准备、培育壮秧、合理稀植、肥水运筹、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期为有机水稻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有机水稻;培育壮秧;合理稀植;肥水运筹    有机稻米因其满足了消费者吃的安全、吃的放心、吃出健康的消费需求而倍受欢迎,因而有机水稻的生产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有机稻米的生产是在相对封闭、特定的生产单元,遵照一定的有机农业的生产标准,依靠与其生产标准要求相配套的栽培技术而生产的有机食品的原料。有机水稻生产过程严禁使用转

2、基因生物及衍生物,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合成肥料,禁止使用未经腐熟的人粪尿、畜禽粪便,使用时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以杀灭寄生虫卵、病源菌,处理过程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物质,所有这些禁令使得有机水稻栽培必须摒弃化控调节和化学防治病、虫、草害的方法,而以稀播水育旱管培育壮秧,以产定量,执照计划单产确定有效穗数,严格控制无效分蘖,调控群体大小,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精细稻田水的管理,量化用水,突出以水调肥,促进穗大籽饱等为内容的栽培技术来生产有机水稻。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1生产基地的选择与

3、建立  有机生产基地应远离城区、工矿区、交通主干线、工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场等;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1995)[1]中的二级标准,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符合(GB5084)[2]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3]中二级标准和GB9137-198[4]的规定;边界清晰,水土保持良好,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为了防止有机水稻生产区域受到邻近的常规区生产污染的影响,应设置如围墙等类物理障碍物,或不低于10m宽的缓冲带,以防止邻近常规生产地块的禁用物质的漂移,保证有机水稻生产

4、地块不受污染。在有机水稻基地周边设置莲池、蓄水池等以提供稻田害虫的天敌(青蛙、赤眼蜂等)寄居活动的场所,保持生物多样性,加强稻田天然防控病虫害的能力。有机水稻的生产必须通过专门的认证机构的认证,从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开始管理至获得有机认证之间的时段称为有机农产品的转换期,有机水稻的转换期不能低于24个月,这就要求基地的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必须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持续生产能力。  2育秧前准备  选用非转基因优质综合抗性好的品种。有机水稻生产必须突出其优质的特点,目前适于河南省沿黄粳稻区有机生产的品种有黄金晴

5、、新丰2号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品种。播前晒种10h,清水浸种4h。建造肥沃、土壤疏松深厚的苗床是培育壮秧的基础,苗床应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灌排方便、土质肥沃、邻近本田的地方[5]。4月上旬秧田灌1次跑马水,使土壤内草籽发芽,5~d后锄草,深翻秧田,精细整地、整细整实是解决秧田青枯死苗的主要措施。清除秧田前茬残留的根茬等杂物,开沟建床,沟深2cm床面宽140cm,床面施优质有机肥1kg/hm2浅翻10cm,配制营养土(过筛的秧田土和腐熟农家肥按2∶1混合配制)。  3培育壮秧  实行计划育秧,根据品种特性

6、,确定适宜的秧龄和插期,再根据插期和秧龄安排适宜的播期。河南省沿黄粳稻区播期一般为5月2—10日,坚持稀播匀播,使每株秧苗都能得到足够的阳光、空气和养料。据试验结果,其最佳播量为秧床播种45~5g/m2。播种时将种子均匀撒播至平整的床面上,营养土覆盖厚度保持~1.0cm,厚薄均匀一致。播种至一叶一心期秧苗耐低温能力较强而对氧气反应敏感,土壤通气状况是影响根、芽健壮生产的主要因素,因此一般只在沟中灌水保持床面湿润通气而不灌水上畦,促使种子迅速伸根立苗。这一时期主要虫害为蝼蛄,采取投诱饵人工捉蝼蛄的方法防治

7、。一叶一心至三叶期为扎根期,秧苗开始长出不定根,要求扎好根多扎根,保持秧田既有水又通气。这时秧苗耐低温、耐高温的能力都大大降低,灵活掌握秧田水层,以水调温、调气,一般原则是“天寒日排夜灌,天暖日灌夜排”。3叶以后不再灌水(叶片卷筒,第2天早晨叶片不吐水应浇跑马水),控上促下,以期秧苗达到苗高13~1cm,有4~5片叶,叶片宽厚,新生白根6~10条,没有黑根,百株干重5~g,30%以上秧苗有1个分蘖,秧龄40~4d。  4合理稀植  水稻群体质量的提高最关键的是抽穗至成熟期群体干物质的生产积累,这一时期干

8、物质积累量与籽粒产量成正相关,只有不断增加开花后干物质的生产量才能不断提高稻谷生产量。大力控制无效分蘖,压缩高峰苗数(同时也降低了无效叶面积蓄和基部的低效叶面积率),提高茎蘖的成穗率,促进顶3叶生长,提高高效叶面积率,进而在中期攻取大穗,建成后期高光效群体,全面提高群体各项指标。目前原阳县有机稻田一般于6月15—20日移栽插秧,行距为30cm,穴距为12~1cm,每穴插2~3苗(带蘖壮秧)。浅水插秧,水层低于cm,插秧深度~,保持深浅均匀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