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寒《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XX

潇寒《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XX

ID:19151007

大小:28.46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9-28

潇寒《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XX_第1页
潇寒《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XX_第2页
潇寒《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XX_第3页
潇寒《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XX_第4页
潇寒《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XX_第5页
资源描述:

《潇寒《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X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潇寒《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XX潇寒《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XX  前段时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人气指数爆棚,钟表修复师王津师傅一夜爆红,成了90后网友口中的“故宫男神”。很多网友还专门跑到故宫去看“真人”,找他合影签名。走在路上,坐公交坐飞机都会有人认出他。  王津已经在故宫默默修钟表39年,突然成了“网红”还不太适应。  以前无论哪一行,拜师学艺,不磨炼十年,出不了师。每一个细节,都要无数遍打磨和练习,秉承的是一丝不苟精工细作的工匠精神。在这个飞速发展,快餐文化充盈的时代,我们早已丢失了这种精神。  故宫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神秘的,这篇文章替我们打

2、开一扇门,让我们知道关于故宫钟表的故事。也让我们近距离感知,看似简单平常的一个工作,其蕴藏的艰辛、磨炼和修行。  与其说大家被王津和钟表的魅力折服,不如说,打动大家的,正是这种就快失传,这个时代又特别需要的工匠精神:一丝不苟、孜孜以求、磨炼意志,时时精进。  准确地说,这里曾是退休太妃们住过的宫殿  我今年55岁,16岁进“宫”,一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科技部工作。  从西华门进入故宫左拐,沿着高高的红墙一直走,就能看到西侧办公区有一扇加装了门禁的小门,墙上挂着“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的牌子,我们钟表文物修复工作室就在其中。  有人说,这里就是曾经的“冷宫”,不过据前辈

3、讲:“准确地说,这里曾是退休太妃们住过的宫殿。”  现在这里是故宫办公区域唯一安装了门禁的部门。不管是进入还是外出,都要刷卡才行,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必须得我们科技部的同事到门口接才让进去。  我们早上8点上班,下午5点开始检查、收纳工作室各种工具和当天可能装不上的零件,并尽可能早地断水断电,这是每天必须完成的规定动作。室外还有另外单独一路电线,保证院子里的夜视摄像头和报警器能正常运转。  这么严格,是因为文物在我们这里一放就是个把月甚至小半年,万一我们下班走了,水电出点问题,满屋子的文物,这谁也担待不起,必须得百分百地保证安全。  皇太后想借钟来玩玩,万历皇帝做了手脚 

4、 故宫现存的钟表文物大概有1500件(套),大部分都是孤品,世界上独一无二。  最早把西洋钟表带进紫禁城的,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1601年,他托人将40多件贡品送给明朝万历皇帝,其中就包括一大一小两面洋钟。  那会儿,宫中的报时主要是用“漏刻”和“更鼓”。这一大一小新鲜玩意,万历皇帝十分好奇,立刻宣召利玛窦进宫调试洋钟。  利玛窦跟管事太监说,这些钟是一些非常聪明的工匠制作的,能日夜指明时间,并有铃铛自动报时。要操作这些钟并不难,两三天就可以学会。  于是皇帝钦定4名太监跟利玛窦学习,让他们3天内把钟调好。3天没到,皇帝就命令把钟搬到身边,并专为大钟修了钟楼,那个小自鸣钟

5、,他则随时把玩。  皇太后想借来看看,皇帝怕她不还,叫来太监,把发条松开,让钟不能走动、发声,皇太后玩了几天,很快就还回来了。  跟随利玛窦学习钟表技术的4名太监,是宫里最早的钟表维修工。但此后40多年内,明清宫廷档案鲜有关于钟表技艺的记载,直到清朝顺治五年(1648年),这门技艺才开始传承下来。  钟表在紫禁城的发展轨迹,一直带有传教士的历史印记  这一年,葡萄牙传教士安文思抵京,被征召为清宫御用作坊造办处的钟表匠师。从1648年至1811年,总共有15位传教士,在造办处传授钟表技艺。  从顺治年间对西洋钟表的简单修理和粗糙仿制,到康熙年间成立造办处“自鸣钟处”,再到乾隆

6、年间成立造办处“做钟处”,制造钟的技术走向了顶峰。  钟表在紫禁城的发展轨迹,一直带有传教士的历史印记。到了嘉庆年间,朝廷对待传教士的政策突然收紧,造办处的最后一位传教士德天赐,因踩及“红线”,被遣送回国。  这时候紫禁城内造表的工匠也学得差不多,只因为到了清朝末年国运不济,“做钟处”也不再不计成本地创制新钟了,但故宫里的钟表一直都在维修。  即使在1924年溥仪被驱逐出宫,修理钟表的师傅还是被留在了宫里,所以我们今天说钟表修复技术是300多年间故宫唯一没出现断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们一家都是老北京,一家人跟故宫也很有渊源  钟表修复技术的历史传承具体到咱们中国人,现在

7、只能查到我师父的师父徐文,这也是听我师父马玉良说的。徐文最早在清宫造办处“做钟处”工作,曾跟洋人切磋过手艺,他是新中国故宫博物院第一代宫廷钟表修复大师,后来他又把儿子徐芳洲带进宫,跟着他学修洋钟。  1951年,故宫文物保护科技部的前身“故宫文物修复厂”成立,第一批招进的学徒就有我师父马玉良,还有白金栋、陈贺然,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钟表室最兴旺的时候。  上个世纪60年代,我师爷徐文去世。文革爆发后,故宫文物修复厂钟表室只剩下我师父马玉良和徐邦洲,师父的其他师兄弟都因工作调动失散了。  1967年故宫闭馆,两年后,我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