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148270
大小:19.4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28
《职业院校“双证书”制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职业院校“双证书”制度研究摘要:《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在职业院校推行“双证书”制度的文件,得到了职业院校的全力支持和配合,受到了学生和用人单位的热烈欢迎,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近几年来,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引起重视,加以改进,才能巩固已有的成绩,并为下一阶段该制度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试就“双证书”制度在职业院校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针对这些问题如何解决,“双证书”制度如何改进提出了一些看法与同行商榷。中国编辑。 关键词:“双证书”制度;问题;完善方法 早在XX年4月《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
2、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这里所说的“双证书”,指的是高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如今,高职院校在“双证书”制度的建立和“双证”人才的培养上进行了不遗余力的尝试,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不仅提高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也有力地推动了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但高职院校学生持“双证书”就业也遭遇了一些问题,需要完善和改进。 1 存在问题 在企业中没有建立相应的员工就业准入标准和考核标准 企业没有建立相应的员工就业准入标准和考核标准,没有建立对新进职工“双证书”含金量的测评标准,员
3、工就业准入人为影响因素多,就业准人缺乏公平性。 证书泛滥。技能鉴定证书含金置降低 目前,我国把职业划分为知识型和技能型两大类,分别由人事部和劳动保障部进行管理,实际工作中,职业资格的管理权又进一步分散到各行业主管部门,劳动保障部和人事部事实上处于从属地位。重复设定职业资格、重复考核认定等问题带来了许多矛盾。 技能鉴定考核的要求太低,不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 一张证书的含金量,往往与它的颁发机构的权威性、行业前景与个人价值的结合度以及培训机构的可信度紧密相连。有些职业院校为了学生就业需要,希望提高考生的“通过率”,所以在考核环节明显降低了要求,如将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放任学
4、生互相抄袭、给学生提供答案、甚至只要交钱即可发证等虚假考证行为极大地降低了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造成用人部门对技能鉴定证书的可信度产生动摇。 技能鉴定认证内容不科学 一些机构所设置的认证考试与现实应用脱节。很多用人单位发现技能鉴定学习和考核的内容与岗位生产脱节,内容没有针对性。考核内容不合理,职业院校学生手持多证但并不能真正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作出贡献,学生要取得的证书没有与企业发展目标相联系,所以思想上不重视。 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标准 从事任何一种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所发挥的作用,都是以其整体的人格表现出来的。业务知识与技能,在工作过程中能否充分施展出来,往往与个人
5、的思想品质、创造精神、劳动态度、职业道德以及其它心理素质有关,这些非业务方面的素质影响着工作的效果与质量。因而,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技能,鼓励学生取得证书时,应当对之有所要求,使业务素质与全面素质统一和谐地发展。 2 改进方法 重新构建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存在的不同,要求我们在探索“双证书”办学模式时,必须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这是“双证书”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最大的难点。 要想使学生在毕业时获得“含金量”高的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就需要进行调整,课程体系也要进行重新构建,以达到高职教育与职业标准的要求。在这方面可以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担
6、任院校的顾问,聘请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现场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实习指导教师,加强院校与企业的交流沟通,共同确定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共同优化教学计划,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 根据职业岗位需求整合课程内容 学院以“理论够用,强化技能”为引导整合课程内容,坚持理论知识以专业必需、够用为度,坚持文化知识优化、工具知识强化、专业知识深化的原则,将相关专业课的有共性的内容进行综合;通过分析相关职业资格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要点;把每一个专业课程分解为若干个教学单元模块。通过完成每一个单元教学模块具体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实现不同专业课程的整体综合培养目标。 在强化技能上,
7、首先通过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和单项技能测试,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然后通过综合性的职业技能模块,即课程实习、职业技能强化培训、校内实训基地实习、校外顶岗实习等,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改革,打破过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界线,积极推行过程导向、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并注重融“教学做”为一体,变实验室为课堂,变课堂为实验室。在教学手段上,从过去烦躁乏味的课堂理论传授转变为多媒体教学、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