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137194
大小:2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28
《《36天》读后感,供大家参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6天,我的美国之旅》,是李希贵先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学期间,和美国专家、学者探讨教育,分析课堂,产生智慧碰撞的经历。文本表述浅显,但令人受益非浅,感慨万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吗?”面对美国同行的发问,李希贵觉得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话语,根本不需要提问。特别是在中国的校园里,这些话似乎都成了口号,在老师们的教学论文、课后反思,在大会小会中出现频率超高的一句话。但在看中国教师的课堂实录和点评中,直率的美国同行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细节与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相悖:录像师只摄教师,很少摄学生。老师说话有字幕,而学生的发言却没有;学生回答问题需要得到老师的
2、批准才能站起来,坐下去;点评课上老师们点评的精力也大都放在了授课教师的身上,他们对授课教师在课堂上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关心备至,而对学生活动的关注却又少之又少……学生如果是课堂的主人,在自己的“地盘”上,还用如此小心翼翼,如此不受重视吗?读到这里,我扪心自问,我也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刻在心壁上,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和谐温馨的氛围,可我做到了吗?不也一样为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在课堂上指手画脚吗?学生的自尊谁来维护?教育的使命赋予教师教书育人,以人为本的教育天职。但是好象多数老师并不能履行。回顾我们的课堂,你会发觉诸多不和谐的画
3、面:教师教学设计是否围绕学生需要出发?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在于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教师的作业批改是否体现教育的人性设计?教师的评价激励是否有效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教师的严厉苛责是否有损学生的自我尊严?......36天,也许只是“走马观花”,也许只是感受到了美国教育的冰山一角,但就是这些也足以让我们反思回味,借鉴学习了!《36天,我的美国之旅》读后感《36天,我的美国之旅》,他以独特的视角,以一个中国教师的身份,在36天里,在美国的课堂里,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方式。他把自己在美国校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用笔娓娓道来,与我们分享。这就是李镇西
4、老师。读后很多片段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当那些美国学者看到李希贵从国内带去的课堂录像,提出诸如为什么你们的摄像机在课堂上只摄教师?为什么没有学生?为什么学生回答问题后需要得到允许才能坐下,课堂难道不是学生的吗?这样一连串在我们看来顺理成章在美国看来匪夷所思的问题的时候,觉得特别刺激,又觉得特别难受。课堂到底是谁的?我在不断的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课堂。以学生为本说到底是我们表面上的教学理念,骨子里却是根深蒂固的“以师为本”。很少有人能够让学生做到真正的自主,贯彻“我的地盘我做主”理念。从表层上看这些差异似乎是中美两国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习惯的问题,
5、但他却从中反映了两国教育者真实的差距:美国人以生为本是踏踏实实的做了,而我们却只是说说而已,也仅仅是个而已而已。我们并不缺少先进的理念,缺少真正的躬行实践。选择常常是和责任连在一起的,当孩子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的时候,他才会全力以赴,他才能披荆斩棘。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家长和老师鲜有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他们的。我们包办了本来属于他们的权利和责任,代替他们做了选择。这些选择本应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历练,却被人为的剥夺了。当他们长大后,面对世间的各种纷争和诱惑需要进行选择的时候却没有选择的能力,手足无措。这是谁之过?李镇西老师的《36天,我的美
6、国之旅》也把我带进了震撼之旅。这种震撼如饮醍醐——以学生为主体,不应是口若悬河,而是亲躬践行。beconsistentwithinthesamedisk.Alternateunifiedcorerequirementsplacedontheterminalstripterminals,onlineidentityandensurethecoppercoreisnotexposed.6.4.6enclosurewithinthesametothecablecoreprovidesbindingintoacircle,harnesstiespac
7、ingisgenerally100mm;branchofficesshallbebindingonbothends,eachcore《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读后感博爱小学韦民静心的读完一本李希贵著作的《36天,我的美国之旅》,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以一个中国教师的身份,在36天里,在美国的课堂里,感受中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方式。书中有这么一篇文章《给学生一些犯错误的机会》,读后让我很有感触。学生的学习错误,作为一种来源于学生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学资源,我们教师应改变以往对待“错误”的不正确态度,应站在新的视角对其进
8、行新的探索,合理利用“错误”这一资源,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发展。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以成年人的眼光去要求小学生,更不必去追求他们绝对正确,因为他们的思想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