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三寒假实践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大三寒假实践报告 学业规划 转眼间,就已经是大三的下学期了,整个大学生活已经过大半,大一刚进大学校门的场景还似乎发生在昨天。不管怎么样,好也好坏也罢,我必须得把剩下的这点在校时间好好地规划一下了。 大一为了解初探期 大二为定向选择期 大三相对成熟阶段为冲刺期,接近实习、毕业。所以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并确定自己是否要考研上。我初步决定在毕业后找工作,不参加考研。所以我把目标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上。锻炼自己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参加和专业有关的暑期实践工作;加强和已毕业的校友联系,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
2、求职信,加大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并积极尝试,加入校友网络,和已经毕业的校友、师哥师姐谈话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 大四是一个分化决策期,我对自己的出路应该都有了相对明确规划。找工作的找工作、考研的考研、出国的出国,不能再犹豫不决.因为我的目标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就业上,所以我要以宿舍为单位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同时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校园就业网,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坚持每天上网,了解各行业人才要求、求职案例、招聘信息等内容,积极接受各种择业技巧培训、多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等。 当然,在大学四年,每一学年,
3、每一学期都要做好学习总结,对目标完成情况做出判断并及时修正目标计划,使得各项准备更加科学化.总之,在大学四年里,一定要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毕业生 我觉得对于工作中可能用到的专业的东西,一是范围太广,二是自己学起来肯定不如工作中学起来形象、快速,而且我们学日语的开始的时候80%的应届毕业生一般来讲就两个就业方向,一个是做翻译,二是做辅助性的、需要用的日语的工作,比如面向日本的进出口贸易行业(做这个的人最多……)、各类助理(财务助理、行政助理、总经理助理等等)、或者是日期的采购、营业担当等等。说实话这些东西在学校里面想学也没法学。 所以我觉得
4、还是先把日语弄弄好,我说的不是只是一级啊、jtest这些东西,而是实实在在的应用能力,可能你已经通过了一级,但是写一份地道的日语文书,日语的email,商务谈判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商务方面的礼仪,我觉得这些东西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开始关注并提高起来的东西。 从XX年开始,随着高校扩招的毕业生陆续进入求职市场,我国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XX年全国大学毕业生总数为145万,XX年为212万,到XX年将达到280万。XX年已达到4100万,在社会需求没有显着增加的情况下,毕业人数的迅速增长势必导致大学
5、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就业由过去的“精英型”就业向“大众化”就业转变,已经出现农民工、和大学生竞争同一岗位的局面。目前全国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市场明显供对于求,西部等偏远地区供小于求;中小城市师范生的需求也已经饱和,而农村对师范类的毕业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呈现不均衡分布。发达地区大学生就业工资现为1500元-3000元/月不等,中小城市大学生工资为800元-XX元/月。由于XX年后升入高中的学生人数开始下降,师范生进入学校的难度会越来越大。 在日语就业方面我选择了商务日语方向,所以针对商业日
6、语方面做了一些调查。 国内商务日语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使得日企越来越看重在中国的发展。据市中小企业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提供的数据,目前在上海的日本公司和代表处已达到7000余家,而包括上海在内的长三角地区日企数量已达到3万家,遍及金融、贸易、机械制造等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 一日企数量大幅攀升 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巨大的市场潜力为日本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在沪的日资企业数量大幅度增加。据XX年的《上海日资企业要览》记载,日本企事业单位常驻上海的代表机构为617家,日资企业为2967家;而XX年该刊记载的代
7、表机构数量已经达到了1083家,日资企业数量为3234家。两项相加,截至XX年底,上海的日本公司和代表处达到了4300多家。包括上海在内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共有日资企业7000多家。日企增多了,吸纳劳动力数量自然也增多。据测算,在华日资企业直接和间接吸纳就业人数920万人。 二日企人才需求旺盛 日企多了,人员需求自然也跟着多起来。由于近几年日语人才市场需求行情一路向好,除了高校日语专业毕业生之外,通过自学、参加社会培训学习日语的人数量也在大幅增长,XX年仅上海地区就有万余人参加了日语能力考试。尽管万考生的规模已经十分庞大,但相对于7000家日企
8、的需求来说,每家企业平均下来也只能分到3个人,远不能满足需求。再加上,国内企业、欧美企业等因为业务关系对日语人才的需求也在上涨,“瓜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