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通风设计规范

空调通风设计规范

ID:19131188

大小:36.93 KB

页数:34页

时间:2018-09-29

上传者:U-5649
空调通风设计规范_第1页
空调通风设计规范_第2页
空调通风设计规范_第3页
空调通风设计规范_第4页
空调通风设计规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空调通风设计规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空调通风设计规范  篇一: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标准  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要求  目录  第一章工作范围??????????????????????????????  第二章法律、法规?????????????????????????????  第三章专用要求??????????????????????????????  第一节多联式空调机组??????????????????????????  第二节新风换气机???????????????????????????  第三节风机???????????????????????????????  第四节风管及风阀、风口?????????????????????????  第五节防腐及油漆????????????????????????????  第六节绝热???????????????????????????????  第七节隔震设施?????????????????????????????  第八节通风空调系统试验和试运行?????????????????????  附件1通风与空调系统工程材料、设备明细表???????????????  第一章工作范围  一、通风与空调系统工作范围   承包商须按照图纸和本技术要求内所述的内容,提供下列所需的通风及空调系统装置的采购、安装、调试、操作及维修等各项要求:  采购及安装所有空调系统(室外机、室内机、全热交换器等)、冷媒管线、控制系统的配管、布线、控制器及所有有关设备和配/附件等(平台商业部分的空调不包含在工程范围内,但是埋垫层敷设的冷凝水管仍由承包商施工到出地面3米)。  采购及安装送排风系统及有关设备和配/附件等。  采购及安装所有风管、水管、冷媒管、有关设备及支吊架的防腐、保温材料等。  采购及安装所有有关设备及机房的防震、隔震、降噪及消声设备等,使设备及系统的运行噪音达到国家规范的要求、本技术要求的规定和图纸的设计参数。  供应及安装所需的套管,并负责套管与墙(或楼板等)之间的土建封堵。  为达到一个系统正常、良好的运行而需要的配件、部件,以及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可以预见而又必需的工作内容,无论图纸是否显示均属于承包商的工程范围。  按规范、标准,负责本标段的所有预留、预埋件、预埋管线等工作,以及洞口的封堵工作。 所有空调通风送回风风口均需延长风管安装到吊顶面,并配合吊顶装修施工安装风口。同时需配合装饰、装修的其他工作。  负责本标段的所有设备单机试运转、系统调试,配合消防系统联动、调试等工作。  承包单位负责所有材料、构配件和设备采购、运输、贮存、二次搬运、安装、调试等一切工作。  向有关部门申请并获取与通风空调系统相关的一切所需许可、审批及验收,包括施工图和设备、材料送审,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所需费用均由承包商承担;提供所有设备和材料的技术资料(包括所需样品);提供工程进度计划表、施工及运输方案;提供所有系统的一切所需的清洁、测试、试运行及系统平衡等工作;提供竣工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图纸、验收文档资料等);提供在保养期内的维修及保养;提供零备件、设备系统测试报告、操作及维修手册等等。  与其它相关单位合作及协调,以按时完成有关工作。  对业主员工提供培训及指导。  深化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1)承包商应保证组织足够的技术力量在规定的时间内对所有的设计图纸进行继续深化、细化设计,深化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设计图纸符合规范和政府规定的要求、设备和系统设计参数的复核、管线标高、交叉冲突的调整等;特别注意要进行:所辖范围内的所有管线综合及穿墙穿楼板的洞口预留、空气处理机房设备及管线安装、管线支吊架及管线安装、露天空调通风设备防雨设施、风水管道固定、设备基础等内容的深化设计,以及其他业主和设计院认为必要的深化设计内容,所有设备和管线的安装空间均应符合最大净空的原则。  2)承包商应对本工程采用的智能变频多联中央空调、一拖多或一拖一分体空调、全热回收新风换气机等进行深化设计,包括但不限于空调负荷、风量、风压、冷媒管道、保温、控制器及控制线路等进行深化,图纸所示和技术规范规定是最低技术要求,任何为保证良好的使用功能和技术要求进行的调整和补充不会再补偿任何费用;特别提醒:智能变频多联中央空调、一拖多或一拖一分体空调、全热回收新风换气机的控制器(箱)及配管布线均由承包商提供,且每台空调室内机、全热回收新风换气机均需有一台控制器(箱),布置的具体位置均需配合装修确定,该位置的确定并不能保证线路较短或费用最省,而该位置的确定无任何费用的补偿。  3)承包商必须保证所出深化图纸符合国家公开发布的任何相关的规范、规定以及任何法律法规和设计图纸的要求,必须获得设计院的认可并加盖其技术审核章后方可施工。  4)深化设计的图纸应按要求的份数送审蓝图给相关单位,通过审批后按要求份数分发或归档蓝图。   任何相关的国家规范标准、政府规定、市政配套单位的要求以及任何法律法规的规定无论在图纸上是否显示,承包商均需自行完善。  承包商必须充分认识到:可能会因与装修单位或其它施工单位配合、配合综合管线图的深化或其它原因,需对标高或位置按相关单位的要求进行调整,这部分调整应已包括在投标报价之内。  凡是招标文件中或本技术要求、或系统图、或原理图、或设计说明、或平面图、或详图、或  设备安装示意图、或材料设备表等任何文件中有表示的任何设备、材料和施工内容,均被认为是设计中已经表达,承包商必须无条件完成和提供,如上述文件之间出现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则以较高要求为准或遵从业主、业主授权代表的决定。  承包商对于附件设备、材料明细表或其它地方列出的产品品牌的选择不会减轻承包商任何合同责任和质量责任。  第二章法律法规  一、所有设备、材料的供应、施工工艺和施工要求,除满足本文技术要求及图纸要求外,还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当地政府的规定、市政配套单位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XX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XX  《城市区域环境躁声标准》GB3096-9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XX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深圳市实施细则SZJG29-XX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通风管道技术规程》JGJ141-XX  《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GB50365-XX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XX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XX  《建设单位设计任务书》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XX年)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XX)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深圳市民用建筑设计技术要求与规定》(试行)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XX)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措施-暖通空调。动力》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XX)  其它现行的规范、标准、法律法规和标准图集   二、当上述法律法规、当地政府的规定和市政配套单位的要求在技术要求上与本技术要求和图纸所规定的发生抵触时,或本技术要求和图纸上所标注的要求有矛盾时,或本技术要求内有关章节的要求互相矛盾时,或图纸各部分之间相互矛盾时,承包商必须向业主或业主授权代表反映,至于应遵从哪个准则,将由业主或业主授权代表决定,而有关最终决定不构成任何造价变更。  三、承包人所提供的有关设备、材料、施工工艺和所建议的系统设计必须获得当地消防局、环保局、劳动局、建设局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书面认可。  第二章专用要求  第一节多联式空调机组  本节说明有关各类型多联式空调机的制造、安装及调试所需的各项技术要求。  一、一般要求  1、多联式空调机组采用直流变频风冷冷媒直接蒸发式单冷型空调机,室内、室外机必须是同一品牌的配套产品;机组设计寿命不低于25年;必须是列入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中的产品。  2、系统必须采用环保冷媒R410A或R407C。  3、制冷系统压缩机采用全封闭涡旋式,运行平稳。  4、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达到《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4-XX)中“能源效率等级指标”中1级水平,并提供部分负荷运转时的COP值曲线图。   5、系统设备运行应安静、平稳、可靠,正常运行时噪音值应在国家、广东省以及深圳市制定的相关规范、规程、规定的要求范围以内,并不得影响居住、使用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同时设备应在安装时采用有效的减震、降噪措施使之运行噪声不超过设计参数的噪声标准。  6、每台室内机的制冷量不能小于设计值的95%;室内机、室外机容量配比应符合经济、合理的原则;系统总冷量不应小于设计总冷量,投标人对于室内机选型应根据制冷(热)量、风量及余压的要求在投标人产品系列中选取最接近的型号,并且确保满足使用需求。如因设备选型与设计要求不符而造成制冷(热)量、送风量及送风压力不满足要求,招标人有权要求承包人更换设备并承担因此所来带的损失;单个制冷房间内,室内机制冷量总和与设计制冷量总和的偏差不超过±5%。  7、系统主机采用变制冷剂流量方式调节系统供冷(热)量,通过直流变频方式改变压缩机转速从而达到改变容量输出,必须能做到根据冷负荷变化进行平滑稳定的调节,调节范围为10%--100%;冷量可实现无级调节,且室内机组的冷媒流量随之变化。  8、单个系统管长当量长度最远能≥150米;当室外机在室内机上方时,室内外机落差≥50米。  二、产品  1、室外机  室外主机装置应不对周围电子设备、音响设备、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产生电磁干扰。   所采用的压缩机应在市场上应用多年,并被广泛认可的国际知名品牌。  室外机具有静音运行模式的功能,在静音模式工况下,室外机运行噪声不高于规定值;  每台室外机中的单个模块均含两台及两台以上压缩机,且各单个模块都含有一台直流变频(速)压缩机,无主、子机之分;室外机采用高效低噪直流风扇电机,室外机风扇应能根据室外环境温度的变化进行多级调节运行,调速在8级以上,满足空调主机在部分负荷状态下系统高效、经济的运行;电子膨胀阀可以实现700级以上调节,实现制冷系统冷媒较佳调配。  室外机安装、运行重量应在建筑物设计的安全承载范围内,且室外机结构紧凑(高度≤1850mm)同时满足现场安装条件;室外机采用模块化设计,且有多种不同规格模块;不同规格模块之间可任意搭配。  冷凝器铜管使用内螺纹铜管,散热翅片应为亲水铝箔材料,  室外机外壳及相关配件应采取防腐、防锈措施或具有防腐、防锈的性能及安全防护接地。  2、室内机  室内机A声压级不高于规定值。   天花嵌入式室内机需配置冷凝水提升泵,其他管道式室内机如有需要也必须配置冷凝水提升泵。冷凝水提升泵的扬程应满足现场冷凝水排水要求。  高静压柜式空调机在连接出风口的空调主送风管道上设置高效消声静压箱,高效消声静压箱应为国内名优产品。  室内机应自带长效过滤器及附件,并方便拆洗。  室内机应能按照高中低档调节风速。  每台室内机标准配置一台液晶屏线控器。室内机液晶线控器的控制功能包括:启、停机,  温度设定及显示,风速设定及显示、故障显示等功能。  3、多联空调机组配电及控制系统  机组系统应带配电屏(控制箱),各主要用电设备应有单独的配电回路,配电开关应采用原装优质断路器。对配电屏(箱)、控制箱的要求:①二次接线及端子排接线端应有明显的接线标志和清晰、耐久的编号。②线缆的芯线连接金具规格应与芯线的规格适配,且不得采用开口端子。③箱内线路的线间和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值一次回路必须大于Ω,二次回路必须大于1MΩ。④二次回路交流工频耐压试验,当绝缘电阻值大于10MΩ时,用2500V兆欧摇表检测,应无闪络击穿现象;当绝缘电阻值在1~10MΩ时,用1000V摇表检测,应无闪络击穿现象。⑤同一端子上导线连接不得多于2根,防松垫圈等零件应齐全。⑥ 箱内分别设置零线(N)和保护地线(PE线)汇流排,零线和保护地线应经汇流排配出。⑦连接配电箱、控制箱面板上的电器与可动部位的电线应采用多股铜芯软电线,敷设长度留有适当裕量;线束有外套塑料管等加强绝缘保护层;与电器连接紧密可靠,不松动、无断股,接地电阻为零。  系统内控制线应采用双芯无极性屏蔽线。  每个空调系统应能当系统冷负荷变化或室内机使用台数变化时,自动调节室外机的运行工况及启、停状态。  当任意一台室内机并只有此台室内机工作时室外机能平稳工作,全部室内机开启时也能稳定工作,并且制冷效果良好。  控制系统应有过电流保护、变频过载保护、高压开关等保护功能。在系统的任一参数变化到极限时具有对机组的保护功能,且机组设定的基本设置参数和控制参数具有防丢失功能。  应配备开放式通讯接口,接口类型为RS485,采用LONTALK或BACNET协议以便需要时能方便接入楼控系统。  室外机为模块组合时,室外机控制模块应具备调节模块机间循环启动的功能,从而均衡不同模式的运转时间,以延长整机寿命。  集中控制终端应具备以下特点及功能:  液晶显示面板,中文显示,字体清晰,选项设置合理,界面友善易操作。   自带时钟,并能人工校正。  具有在线自动检测功能,集中控制器显示屏上应有设备状态指示,如有故障应有故障报警,应能通过此控制器查询故障设备地址。  能对系统中所有室内、室外机进行集中的启停、工作模式转换、设定温度、调节风速等操作。  能查询任意室内、室外机工作状态,并能进行独立的启停、工作模式转换、设定温度、调节风速等操作。  能根据用户需要,对系统中不同功能或不同使用时间的区域进行分组管理,对各分组进行独立的启停、工作模式转换、设定温度、调节风速等操作。  能对全体、分组及任意室内、室外机进行预定时间的启停、工作模式转换、设定温度、调节风速等操作。  能对系统中所有区域或分组,预先设定周期性的运行策略,并具备假日模式,使用户能通过此项设定进行自动的日常管理工作。  集中控制器具有标准开放式接口,以便需要时接入楼宇控制系统中。  4、冷媒管道管材  篇二: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1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标[XX]102号文件“关于印发《XX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会同国内有关设计、科研和高等院校等单位组成编制组,共同编制本标准。  在标准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国内实践经验,吸收了发达国家相关设计标准的最新成果,认真分析了我国暖通空调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多次征求了国内各有关单位以及业内专家的意见,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形成征求意见稿。本规范共分11章和10个附录。主要内容是:总则,术语,室内空气计算参数,室外设计计算参数,供暖,通风,空气调节,冷热源,监测与控制,消声与隔振,绝热与防腐。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进行解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暖通空调规范编制组(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名单:  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参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  清华大学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转载于:小龙文档网:空调通风设计规范)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天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同济大学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  中南建筑设计院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2  中建(北京)国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开利空调销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特灵空调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  丹佛斯(上海)自动控制有限公司  际高建业有限公司  新疆绿色使者空气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普来福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昆山台佳机电有限公司  杭州华电华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远大空调有限公司  安徽省宁国安泽电工有限公司  广东美的商用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天正工程软件有限公司  北京鸿业同行科技有限公司  西门子楼宇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欧文斯科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联合迅杰科技有限公司  妥思空调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1  目录  0H1总 则........................................................................................................................56H11H2术语........................................................................................................................57H32H3室内空气计算参数....................................................................................................58H53H4室外设计计算参数..................................................................................................59H11室外空气计算参数..........................................................................................................60H11  夏季太阳辐射照度..........................................................................................................61H15  6H5供暖......................................................................................................................62H17 一般规定..........................................................................................................................63H17  热负荷...............................................................................................................................64H20  散热器供暖.......................................................................................................................65H23  热水辐射供暖...................................................................................................................6H26  电加热供暖......................................................................................................................67H30  燃气红外线辐射供暖....................................................................................................... 68H33  户式燃气炉供暖...............................................................................................................69H35  热空气幕..........................................................................................................................70H35  供暖管道设计及水力计算..............................................................................................71H35  热水集中供暖分户热计量与室温调控........................................................................  17H6通风......................................................................................................................73H44一般规定..........................................................................................................................74H44   自然通风..........................................................................................................................75H47  机械通风..........................................................................................................................76H50  复合通风..........................................................................................................................7H59  设备选择与布置..............................................................................................................78H61  风管设计..........................................................................................................................79H65  24H7 空气调节..................................................................................................................80H69一般规定..........................................................................................................................81H69  空调负荷计算..................................................................................................................82H73  空气调节系统..................................................................................................................83H78  气流组织..........................................................................................................................84H90  空气处理..........................................................................................................................85H98  30H8 空气调节冷热源....................................................................................................86H107一般规定.........................................................................................................................87H107  电动压缩式机组.............................................................................................................8H111  热泵.................................................................................................................................89H114  溴化锂吸收式机组.........................................................................................................90H119  空调冷热水及冷凝水系统.............................................................................................91H121   冷却水系统.....................................................................................................................92H132  蓄冷、蓄热.....................................................................................................................93H137  2  区域供冷.........................................................................................................................94H140  燃气冷热电三联供.........................................................................................................  制冷机房.......................................................................................................................96H143  锅炉房、热力站 ...........................................................................................................97H145  42H9监测与控制............................................................................................................98H150一般规定........................................................................................................................9H150  传感器和执行器............................................................................................................10H153  供暖系统的监测与控制................................................................................................10H155  通风系统的监测与控制................................................................................................102H156  空气调节系统的监测与控制 ........................................................................................103H156  空气调节冷热源和水系统的监测与控制....................................................................104H160  49H10消声与隔振........................................................................................................105H163一般规定.......................................................................................................................106H163  消声与隔声...................................................................................................................107H164  隔振...............................................................................................................................108H166  53H11绝热与防腐........................................................................................................ 109H169绝热设计......................................................................................................................10H169  防腐设计......................................................................................................................1H170  附录A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附录B室外空气计算参数简化方法  附录C夏季太阳总辐射照度  附录D夏季透过标准窗玻璃的太阳辐射温度  附录E夏季空气调节大气透明度分布图  附录F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  附录G渗透冷空气量的朝向修正系数n值  附录H空调负荷简化方法计算系数表  附录J蓄冰装置容量与双工况制冷机的空气调节标准制冷量  附录K设备与管道最小保温、保冷厚度及凝结水管防凝露厚度  1  1总则   为了在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技术经济政策,采用先进技术,  合理利用资源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保证健康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制定本规范。  【条文说明】规范宗旨。  供暖、通风与空调工程是基本建设领域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保证工作条件、提高生活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暖通空调系统在建筑物运行过程中持续消耗能源,如何通过合理选择系统与优化设计使其能耗降低,对实现我国建筑节能目标和推动绿色建筑发展作用巨大。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用建筑的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工业建筑可参照执行。  本规范不适用于有特殊用途、特殊净化与防护要求的建筑物以及临时性建筑物的设计。  【条文说明】规范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民用建筑,其中包括居住建筑,办公建筑、科教建筑、医疗卫生建筑、交通邮电建筑、文娱集会建筑和其他公共建筑等。对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其供暖、通风与空调设计,均应符合本规范各相关规定。   在工业建筑的暖通空调系统设计中,建筑的室外计算气象参数、室内设计参数、太阳辐射照度、冷热负荷计算、管道及风管计算、冷热源选择、空调系统设计、监测与控制、消声与隔振、保温与防腐等相关内容,工业建筑可参照执行本规范相关规定。  本规范不适用于有特殊用途、特殊净化与防护要求的建筑物、洁净厂房以及临时性建筑物的设计,是针对设计标准、装备水平以及某些特殊要求、特殊作法或特殊防护而言的,并不意味着本规范的全部内容都不适用于这些建筑物的设计,一些通用性的条文,应参照执行。有特殊要求的设计,应执行国家相关的设计规范。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应优先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有可能造成人体伤害的设备及管道,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条文说明】规范技术、工艺、设备、材料的选择要求。  规范从节能、环保、安全、卫生等方面结合了近十年来国内外出现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与设计、科研新成果,对有关设计标准、技术要求、设计方法以及其他政策性较强的技术问题等都作了具体的规定。  在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设计中,应预留设备、管道及配件所必须的安装、操 作和维修的空间,或在建筑设计中预留安装和维修用的孔洞。对于大型设备及管道应设置运输通道和起吊设施。  位于地震区或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工程,在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中,应根据需要,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规范的规定分别采取防震和有效的预防措施。  【条文说明】地震区或湿陷性黄土地区设备和管道布置要求。  为了防止和减缓位于地震区或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建筑物由于地震或土壤下沉而造成的  破坏和损失,除应在建筑结构等方面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外,布置供暖、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设备和管道时,还应根据不同情况按照国家现行规范的规定分别采取防震或其他有效的防护2  措施。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应考虑施工及验收的要求。当设计对施工及验收有特殊要求时,应在设计文件中加以说明。  【条文说明】同施工验收规范衔接。  为保证设计和施工质量,要求供暖通风与空调设计的施工图内容应与国家现行的《建筑给水排水及供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34)等保持一致。有特殊要求及现行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没有涉及的内容,在施   篇三: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J19-87  第一章总则  第条为了在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中,体现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精神,贯彻国家现行的有关方针政策,以便为安全生产、改善生活的劳动条件、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提供必要的条件,特制订本规范。  第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民用建筑和工业企业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的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及其制冷设计。本规范不适用于地下建筑、有特殊用途和特殊净化与防护要求的建筑物以及临时性建筑物的设计。  第条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及其制冷设计方案,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工艺和使用要求、室外气象条件以及能源状况等,同有关专业相配合,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第条采暖、通风和空调节及其制冷系统所用设备、构件及材料,应根据国家和建设地区现有的生产能力和材料供应状况等择优选用,尽量就地取材。同一工程中,设备的系统列和规格型号,应尽量统一。  第条 编制设计文件时,应根据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制冷装置的数量及其复杂程度,配备必要的专业技术和操作、维修人员以及相应的维修设备和检测仪表等。  第条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制冷系统,应在便于操作和观察的地点设置必要的调节、检测和计量装置。  第条布置设备、管道及配件时,应为安装、操作和维修留有必要的位置。对于大型设备和管道,应根据需要在建筑设计中预留安装和维修用的孔洞,并应考虑有装设起吊设施的可能。  第条设计中,对于采暖、通风、空气调节和制冷设备及管道,当有可能伤及人体时,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条位于地震区和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工程,布置设备和管道时,应根据需要  分别采取防震和有组织排水等措施。  第条根据本条规范进行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及其制冷设计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室内外计算参数  第一节室内空气计算参数  第条设计集中采暖时,冬季室内计算温度,应根据建筑物的作途,按下列规定采用:  一、民用建筑的主要房间,宜采用16-20°C;二、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轻作业不应低于15°C中作业不应低于12°C重作业不应低于10°C   注:(1)作业各类的划分,应按国家现行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执行。(2)当每名工人占用较大面积(50-100m2)时,轻工业可低至10°C;中作业可低至  7°C,重作业可低至5°C。  三、辅助建筑及辅助用室,不应低于下列数值:浴室25°C更衣室23°C  托儿所、幼儿园、医务室20°C办公用室16-18°C食堂14°C盥洗室、厕所12°C  注:当工艺或使用条件有特殊要求时,各类建筑物的室内温度,可参照有关专业标准、规范的规定执行。  第条设置集中采暖的建筑物,冬季室内生活地带或作业地带地平均风速,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民用建筑及工业企业辅助建筑物,不宜大于/s;  二、生产厂房的工作地点,当室内散热量小于23W/m3[20kcal/(m3·h)]时,不宜大于/s;  当室内散热量天于或等于23W/m3时,不宜大于/s。  注:设置空气调节的条件,应符合本规范第条的规定。  第条当工艺无特殊要求时,生产厂房夏季工作地点的温度,应根据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及其与工作地点温度的允许温差,按表确定。  夏季工作地点(°C)表  注:如受条件限制,在采取通风降温措施后仍不能达到本表要求时,允许温差可加大1-2°C。   第条设置局部送风的生产厂房,其室内工作地点的允许风速,应按本规范第条至第条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条夏季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舒适性空气调节室内计算参数:温度应采用24-28°C相对湿度应采用40%-65%风速不应大于/s  二、工艺性空气调节室内温度基数及其允许波动范围,应根据工艺需要并考虑  必要的卫生条件  确定;工作区的风速,宜采用/s,当室内温度高于30°C时,可大于/s。  注:设置空气调节的条件,应符合本规范第条的规定。  第二节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第条采暖室外计算温度,应采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注:本条及本节其他文中所谓"不保证"。系针对室外空气温度状况而言,"历年平均不保证",系针对累年不保证总天数或小时数的历年平均值而言。  第条冬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  第条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14时的月平均温度的平均值。  第条夏季通风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历年最热月14时的月平均相对湿度的平均值。   第条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1天的日平均温度。  第条冬季空调节室外计算相对湿度,应采用累年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第条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h的干球温度。  注:统计干温球温度时,宜采用当地气象台站每天4次的定时温度记录,并以每次记录值代表6h的温度值核算。  第条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湿球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0h的湿球温度。  第条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应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5天的日平均温度。  第条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逐时温度,可按下式确定:  tsh=twp+βΔtr()  式中:tsh---室外计算逐时温度(°C)  twp---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C),按本规范第条采用。  β---室外温度逐时变化系数,按采用;Δtr---夏季室外计算平均日较差,应按下式计算:  室外温度逐时变化系数表时刻  Δtr=twg-twp/()   式中:Δtr---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C),按本规范第条采用。其他符号意义同式()。  第条当室内温湿度必须全年保证时,应另行确定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参数。  仅在部分时间(如夜间)工作的空气调节系统,可不遵守本规范第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