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123438
大小:30.3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28
《区园林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与保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区园林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与保护 摘要:*区既有丰富的园林植物资源,又有着良好的市场区位优势,但其开发利用的现状表明,必须对这一资源进行可持续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本文从指导思想到具体措施,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以期达到统筹采挖与培育、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最终促进区园林植物产业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地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绿化、美化对园林植物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绿色产业获得蓬勃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园林植物资源作为生物资源的
2、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涉及到一个可持续开发利用与保护的问题。 区有着极其丰富的园林植物资源。但通过实地调查发现,这一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区园林植物资源的特点 1.1园林植物资源品种繁多,独具特色。区位于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适宜的气候、土壤为各种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资料显示:库区5.32km2范围内集中的高等植物总数占我国高等植物总数的10.28%。以区宜昌市为例,森林覆盖率达44%,活立木蓄积量达2348万m3,境内生长
3、着高等植物达3000多种,其中珍贵树种27科47种。良好的物种资源使区拥有在园林界享富盛名的花木树种。区的这些园林植物资源因其生长于南北过渡性气候环境中,较之其他地方同类树种而言,树高适中,树型花型优美,花期长,为园林界所青睐。其中一些品种为国际国内罕见,在《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名录中,库区分布有49种珍稀濒危植物,其中就有巴东木莲(Manglietia.Patungensis.Hu.)、峨眉含笑(M.WilsoniiFinet.etGagn)、银杏(Ginkgobilobal)、楠
4、木(PhoebezhennanS.LeeF.N.Wei)、珙桐(DavidiainvolucrateBaillon)等园林植物。 1.2市场区位优势明显。区不仅有着丰富的园林植物资源,而且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区与长三角地区处在相近纬度上,气候、土质相仿,因此较之于其他南北方树种而言移植后成活率高。同时,由于长三角地区的上海、苏州、XX等地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城市建设对园林植物的需求量巨大。内陆大中城市的发展成为了对区园林植物的另一个重要需求源。因此,独特的区位优势促使区园林植物资源迅速形
5、成了自身的品牌优势并赢得了极大的市场空间。 2区园林植物资源开发现状 2.1过度采挖使部分品种资源枯竭。自上个世纪90年代各地城市兴起“大树进城”、“一夜见景”的挖大树现象以来,区园林植物的采挖量是惊人的。仅宜昌地区每年的大树采挖移植量就在5万株以上。这不仅仅局限于移植苗,更多的是成本较低的野生资源,尤其是一些市场看好的品种。据物流部门统计,近三年来,仅五峰地区胸径在15~20cm白玉兰每年外销约3000株。如果不加以控制,任由这种掠夺性开采态势发展下去,部分品种资源将会有从其原始生境中消失
6、的可能性。 2.2不合理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近年来,由于基层林业部门机构改革滞后,区一些地方基层林业站所缺乏必要的资金和人才保障,“执法不力,以罚代法”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地方采挖XX名树现象屡禁不止,苗木经营许可证管理成为形式,多人共用一证,无证采挖,私采滥挖现象比较严重,造成大量园林植物资源的浪费。 2.3重采挖野生资源,轻人工培育,技术普及运用落后。由于采挖野生资源具有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因此区大多数苗木经营户都热衷于从事野生园林植物资源的采挖,而真正利用先进的林业育种、促生技术的苗木
7、经营户很少。虽然区有众多的林业专门学校与科研机构,但由于体制上和其他方面的原因,一些林业技术与科研成果没有有效地与市场对接。技术运用上的落后,更加促进了“重采轻育”势头的蔓延。 2.4缺乏科学的经营理念与产业化指导,效益低下。目前,区的大多数苗木经营户处于独立分散经营的状态,由于缺乏统筹协调和指导,无规模生产,在市场信息交流、苗木资源开发利用与整合上,缺乏市场竞争力,而且极易形成恶性竞争。调查发现枝江、XX等地的农户在XX年前已将野生、家植的小叶香樟(Cinnamomum)以极低价位作为截杆、
8、骨架苗销售,待到最近几年长三角地区高价需求大规格全冠苗时,这一资源短时期内已经相当缺乏。由于缺乏科学的经营理念和产业化指导,区的园林植物资源优势并没有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 3可持续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及对策 国内外的大量经验证明,对植物资源的无序、毁灭性的过量采挖,其危害及影响是多方面的。目前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且呈现恶化趋势,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增加,强度不断加大,每年进入江河泥沙量达1.4亿t,占长江上游泥沙总量的26%。严峻的事实和现状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可持续的科学经营理念,统筹采挖与培育,处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