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村社会民生问题研究_中共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改善农村社会民生问题研究_中共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

ID:19107737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28

改善农村社会民生问题研究_中共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_第1页
改善农村社会民生问题研究_中共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_第2页
改善农村社会民生问题研究_中共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_第3页
改善农村社会民生问题研究_中共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_第4页
改善农村社会民生问题研究_中共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_第5页
资源描述:

《改善农村社会民生问题研究_中共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改善农村社会民生问题研究_中共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txt遇事潇洒一点,看世糊涂一点。相亲是经销,恋爱叫直销,抛绣球招亲则为围标。没有准备请不要开始,没有能力请不要承诺。爱情这东西,没得到可能是缺憾,不表白就会有遗憾,可是如果自不量力,就只能抱憾了。祝炳水中共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着重从繁荣农村文化、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等八个方面,进一步对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作出了重大决策和部署。如何贯彻落实好中央文件精神,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努力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

2、人民群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建共享,需要深入的调查和思考。农村社会民生的特点农村是社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农村社会民生有自己的特点:1.范围广泛。农村社会民生范围的广泛性,主要表现在人口众多。国家统计局数字表明,截至2007年底,我国的城镇化率为45%左右,这也标志着在我国仍有近7亿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村社会民生的这种广泛性,决定了发展农村社会民生事业的紧迫性和难度。2.需求存在差异。农村社会民生需求的差异性,是指各地农民民生诉求的内容不尽相同。对于城乡结合部的农民来说,他们的民生诉求或许更倾向于土地征用后的补偿、能否纳入城市社保范围、平等享受市民待遇等;

3、对于那些温饱有余,小康不足的农民来说,他们的民生诉求或许更倾向于减轻生活负担,拓宽增收渠道,改善生存条件;而对于那些至今仍处在贫困线和绝对贫困线以下的群众来说,他们的民生诉求或许更倾向于如何才能生存下去、生存得更好。差异性决定了发展农村社会民生事业必须因地制宜,因时而定,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侧重,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建设长期性。农村社会民生是一项涉及面广,牵涉内容多,投入巨大的系统工程,既超前不得,也滞后不得,必须需要一个长期的建构过程。农村社会民生建构的长期性,决定了发展农村社会民生事业必须克服急于求成和不切实际的思想观念,既要考虑到广大农民的实际需要和迫切愿望,也要考虑到

4、各级财政的实际承受能力;既不能好大喜功,开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失信于民,也不能对农民群众实际困难不闻不问,而是要根据农村社会民生的轻重缓急,分阶段、按步骤、有规划的稳步推进。4.经济保守性。内需不足是我国当前经济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造成内需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庞大的农村消费市场尚处在待开发状态。近年来我国农民的收入有所增长,但大多数存入了银行,并没有进入消费市场。除了受“丰年防饥”和勤俭持家传统思想影响外,更重要的因素是我国农民社会保障不足,导致农民有钱也不敢花。只有加快发展农村社会民生事业,才能真正让广大农民免除后顾之忧,敢于花钱。beconsistentwithint

5、hesamedisk.Alternateunifiedcorerequirementsplacedontheterminalstripterminals,onlineidentityandensurethecoppercoreisnotexposed.6.4.6enclosurewithinthesametothecablecoreprovidesbindingintoacircle,harnesstiespacingisgenerally100mm;branchofficesshallbebindingonbothends,eachcore5.发展滞后。农村社会民生发展的滞后性

6、,是指农村民生事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民生事业的发展步伐。造成农村民生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多方的,既有我国特定的国情因素,也有我国长期实行农村支援城市发展的政策因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发展农村社会民生事业,不仅是保持党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也是让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6.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对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基础性作用,农稳则国安。尽管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

7、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这些新增城市人口与广大农民群众有关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中有的尽管“跳出了农门”,却依然要承担着偿还个人成长过程中积攒的债务和仍然生活在农村的亲人生老病死等负担;有的因单位效应不景气和城市生活成本的上升,依然靠农村亲人的接济。农村社会民生事业发展可以减轻“跳出农门”的新增城市人的经济负担,减少社会不安定因素,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改善农村社会民生主要内容改善农村社会民生问题,是时代所趋,民心所盼。改善农村社会民生应结合当前实际,从解决农民群众最盼望、最迫切、最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