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101681
大小:50.10 KB
页数:40页
时间:2018-09-28
《9加几教学设计6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9加几教学设计6篇 9加几教学设计 9加几教学设计(一): 教学资料: 人教版一上《9加几》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对于低年级的计算教学要求是:“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构成与发展过程,获得用心的情感体验。”因此,因此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力争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
2、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用心参与“创造”数学的过程。 教材分析: “9加几”是第一册第九单元“20以内进位加法”中的第一课,这个单元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一,十分的重要。 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而透过这节课的探讨,不仅仅使学生掌握凑十的计算规律,而且能让他们把已经掌握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的状况中去,比如,“8加几”“7加几”等。因此,本
3、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透过具体的形象操作让学生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的运用“凑十法”进行9加几的运算。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口算10加几的基础,而且对“9加几”也有很多学生已经会正确计算了,但大多只是停留在机械记忆上,他们能算出得数,但是对为什么这么算怎样算出来的并不清楚,处于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层次。因此,本节课将从学生已有认知起点出发,透过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为学生带给一个探究算理的平台,同时借助直观演示来帮忙学生真正理解9加几的算理,个性是“凑十法”。 教学目标: 1、知识
4、目标: ⑴理解“凑十”加的算理,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法"; ⑵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潜力目标: ⑴会凑十操作; ⑵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 ⑶渗透转化思想,培养迁移潜力. 3、过程性目标: ⑴透过动手,口,脑,体验成功的乐趣; ⑵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用心性; 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于生活,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9加几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并初步掌握“凑十法”. 策略选
5、取: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能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争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新课开始,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情境,设置闯关游戏以及运动会情景为切入点,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
6、的密切关系。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用心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用心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用心的情感体验,以帮忙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3、提高操作活动的实效性。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充分
7、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透过安排摆一摆小棒然后脱离实物的脑中想象这两个层次的操作活动,把具体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对应起来,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凑十法”。 教学媒体: 运用多媒体,1设置情景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激发学生的兴趣。2动画演示使用小棒,利用“凑十法”直观形象地解决9加4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学校正在开运动会,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得先过三关,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 1、数的组成 ⑴8能够分成1和几 ⑵6能够分成1和
8、几 ⑶4能够分成1和几 ⑷9能够分成1和几 ⑸7能够分成1和几 教师追问:这些题目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2、9+,带领学生进入情境.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能用数学语言说说吗 学生观察主题图自由发表意见,并且能够用数字表示出图上参与各个运动项目的人数。 师:谁先来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见有3人在跳绳。 生2:我看见有9人在踢毽子。 生3:我看见有6人在跑步。 …… 【设计意图】 此处从情境入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