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097212
大小:17.2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28
《基于表现性评价思想设计教学目标和评价任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基于表现性评价思想设计教学目标和评价任务 作者:周佳瑜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XX年05期 物理教学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总体目标,。但长期以来,传统的客观纸笔测验占据了评价的主体地位,它检测不了学生的创新、综合等能力,并且给教与学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为此我们需要一种促进教与学的评价方式——表现性评价。笔者尝试通过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进行多层次、多样化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一、如何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评价的出发点和依据,是进行课程评价的决定因素。选择目标、表述目标的过程是评价的一部分。评价要始终与教学整
2、合在一起,评价并不是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才出现的,评价始于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由此制定学习目标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是应该学的 研读课程标准,不应随意增加知识点难度。“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属于一级课题“运动和相互作用”中的二级课题“机械运动和力”。课标中的内容要求为:“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认知性学习目标要求不高,可以侧重于技能性和体验性目标的制定。 2.是能够学的 了解学习起点,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在“物态变化”一章已练习使用过温度计,经历过会选、会放、会看、会读的测量工具使用过
3、程。本节的测量活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初次涉及“测量活动的必要性、确定单位的必要性、估读的方法和意义”等体验或思维活动。这几项学习内容都比较抽象,所以有必要在教学过程增加体验、尝试的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 3.是利于评价的 尽量多使用“能说出”“能写出”“能归纳”“会总结”等可评价可测量的行为动词,而不要使用“理解”“感悟”“体会”等难以评价的行为动词。 综合以上三点并结合课标要求设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②能说出常用的长度和时间单位。
4、 ③通过练习使用刻度尺和秒表,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长度、时间。 ④通过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和摆长10cm的单摆的周期知道测量的误差,能说出减小误差的方法。 4.是可以教的 利用教学资源来丰富学生知识,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介绍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时,可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达成隐性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教学目标。 案例1在1973年出版的《英国百科全书》苏科版八年级教材中有沙漏、日晷、摆的介绍,我们还可以介绍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产物:漏壶和复壶。为了保持滴入漏壶中的水滴的速度,人们想到增加补给壶的办法,形成多级漏壶(如下页图1),自
5、我评价《》。复壶的使用大概始于西汉末东汉初。 在教学中当学生了解到这些物理学史方面的知识时,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声。这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不是空谈,也不是口号,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广度和深度挖掘,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如何设计评价任务 可以依据学习目标和评价目的来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以下通过行动研究过程的呈现来探讨如何设计评价任务。 1.创设暴露问题的情境 通过设计暴露学生前概念的活动,了解他们的学习现状,通过实验验证、比较类比、概念重释等方
6、法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体验。 案例3通过学生阅读书本中对长度国际单位与常用单位的解释和小学时已有的前概念,设计了这样一个评价任务:利用Flash的交互功能,请学生根据如图2所示台阶,从“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中选择合适的单位拖到对应的台阶上。学生有了上台表演的机会,增加了他们的参与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学生非常踊跃,他们认为此活动毫无难度,但事实上通过三位同学才完成这个任务,通过这个表现的过程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改进,从而达成了“能说出常用的长度单位”这一目标。 2.设计发现问题的情境 通过设计发现问
7、题的情境,引起认知冲突,通过与老师的互动和同学的交流,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不断改进方案,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案例4很多时候老师总认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节的重点是长度的单位和测量,时间这块内容是很简单的,学生都知道。正因为知识要求不高,才更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渗透物理思想和科学方法。 演示单摆摆动,请学生观察摆长为8cm的单摆摆动一个来回,估测所用的时间。有一个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在一旁利用手里的秒表想进行测量,但是发现老师演示了几次,都来不及按秒表。其他同学则说可能只有1s,他来不及按,老师因势利导提出人的反应时间大于s,受过专
8、业训练的人反应时间也不可能小于s,刘翔的反应时间大约为s,由此我们认为此单摆的周期直接测量误差太大。学生此时有了深刻的体验,都觉得需要改进测量方法。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立刻想到可以通过测多算少和多次测量求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