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的发展史

光纤通信的发展史

ID:19093893

大小:489.0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8-09-26

光纤通信的发展史_第1页
光纤通信的发展史_第2页
光纤通信的发展史_第3页
光纤通信的发展史_第4页
光纤通信的发展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光纤通信的发展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光纖通信的發展史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聽到「光纖通訊(OpticalFiberCommunications)」,但什麼是「光纖通訊」呢?它又是如何傳遞光的訊號呢?為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先從「光傳輸」的歷史講起光纖通信是七十年代發展起來的一門新興技術。光纖是光導纖維的簡稱。它是由玻璃材料(SiO2)抽絲而成的一種光傳輸媒體。以光波傳送資訊,以光纖為傳輸介質的通信方式稱為光纖通信。利用光進行資訊傳遞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國古代的峰火台,當時是用火光來傳遞訊號作為警戒用途,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後來則是在海上航行的船隻利用燈號來

2、作為通訊用途,比如:海軍旗語、信號彈。乃至現在在大城市仍然使用的紅綠燈都是利用光進行通信的。從近代科技的發展史來看,「光通訊」重大發明則是在西元1880年由貝爾(AlexanderGrahamBell)發明的「光話機」(Photophone)所獲得。貝爾將太陽聚成一道極為狹窄的光束,照射在很薄的鏡子上,當人們發出聲音的「聲波」讓這面薄鏡產生振動時,「反射光」「強度」的變化使得感應的偵測器產生變動,改變「電阻」值。而接收端則利用變化的「電阻」值產生電流,還原成原來的「聲波」。當貝爾測試「光話機」成功時,他寫下了「我聽到光線的

3、笑聲、咳嗽聲和歌唱聲」。他的這項發明僅能傳播約200公尺,因為藉由空氣傳遞的光束,遇到的情況都不盡相同,例如霧、雨或雪都能阻擋光線,甚至在乾燥而新鮮的空氣中,光線強度仍會隨距離迅速減弱。當時貝爾雖曾預測這項發明「在科學世界裏,將遠比電話、留聲機和麥克風更有趣」,但是這種初期的光通信所能傳送的資訊是十分有限的。一方面由於普通光源或日光成份複雜、振動方面雜亂而無法調變;另一方面利用大氣為介質進行光通信損耗大,受氣候影響嚴重、不能全天侯進行、易受地理條件的限制。因此,貝爾的“光話機”由於高強度光源的可靠度和低損耗介質的穩定性,仍

4、未能解決而一直未能實用。1960年,正當人們開始認識到資訊對未來社會重要性的時候,美國的Maimen發明了紅寶石雷射二極體。由此,人們得到了良好的同調光,使光通信得到了新生。這更加激發了人們對低損耗導光介質的研究熱潮。有人也想到了利用物質傳導光。所以在西元1870年時,約翰道耳(JohnTyndall)作了一個實驗,讓「光波」在由桶底流出的水柱中傳播,因為光為「電磁波」的一種,所以我們稱水柱那樣可以傳導光波的物質為「波導(waveguide)」。介質「波導」的理論則始於西元1910年,由Hondros及Debye首先提出。

5、近代的「光纖通訊」始於421960年代,而使得「光纖」成為現在及未來通訊的主力乃是基於兩個事件的激發:首先是西元1960年美國物理學家梅門(TheodoreHaroldMaiman)成功地使紅寶石振盪產生「雷射光」。第二則為西元1966年,科學家高錕(CharlesKao)及GeorgeA.Hockham,他們預測所製作的「光纖」,能夠讓「光波」在其中傳輸一公里,仍有原來1﹪的光能量,那麼「光纖」就能夠像電纜一般,來作為傳輸工具。因為在當時,即使是最好的「光纖」,「光波」在其中傳輸20公尺就已使光能量降低至原來能量的1﹪。

6、到了西元1970年,由貝爾實驗室製作成功,可於常溫下連續振盪之半導體雷射(Semi-Conductor-Laser)及康寧玻璃工廠(CorningGlassWork)製造出每公里衰滅小於20分貝的低損失石英質(Silica)光纖後,「光纖」技術一日千里。今日,由於光電科技的發展,每公里衰滅低於1分貝,傳輸頻寬(「頻率寬度」)高於800MHZ的光電纜已可大量生產,再配合「高階數位多工」(HighOrderDigitalMultiplex)技術的發展以及高性能「光電元件」(Opto-ElectronicDevice)的開發,每

7、秒傳播速度高達九千萬「位元(BinaryDigit,簡稱bit)」,甚至每到每秒四億「位元」之高速大容量光通訊系統,目前已達實用化的階段。當然,利用玻璃中的全反射原理傳光,早已為人們所熟知,並且已在醫學領域中得到應用(短距離傳光光纖束)。但到60年代中期,最好的光學玻璃的傳輸損耗仍高達1000dB/km。這意味著,如果要在一公里長的光纖末端檢測到一個波長為1μm的光子(其能量hυ≒2×10-19焦耳),則在其入端要輸入的光的能量為2×1081焦耳。這將遠超過太陽系自形成以來的,全部輻射能量的總和。在希望渺茫的局面下,196

8、6年英籍華人高錕(C.K.Kao)博士和Hockham發表了一篇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論文,他們提出,如果利用帶有包層材料的石英玻璃光學纖維(光纖)來進行光通信,其損耗可能低於20dB/km。他們還指出,這類玻璃的理論最低損耗值比這一數值還要低得多。1970年美國的康寧公司果然製造出損耗為20dB/km的光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