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074023
大小:17.0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28
《学习合学教育心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学习合学教育心得体会 当前有一种声音认为,现行课堂上推行的合作学习很多流于形式,。在有人听课的时候,教师就会把学生的座位由为讲授服务的“秧田式”改为合作讨论的“圆桌式”,6-8人围坐在一起,似乎这样就是合作学习,似乎这样就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一位学者评价一节以合作学习为特征的课,搜集的课堂数据显示:课上教师示意学生合作学习达18次,而16次合作属于低效合作,2次属于无效合作。 在这样的课堂上,合作变成了短暂的“合坐”,教师不理解,学生难接受,课后随即也就像扔垃圾一样把它丢弃了。这样的“合作”作秀意味过浓,因而也不可能成为学习的常态。 我读了张素兰老师的《合学教育:打造教
2、育动车组》一书后,才逐渐了解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1)关注学情决定合作是否顺应需要 我们可以把牛牵到岸边,却不能按住牛头强使之喝水。合作学习亦然。合作学习是学生的学习需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时时处处都需要合作。心理学的“需要理论”是我们推动合作学习时不能不思考的角度。合作学习是否有效,首先要看教师是否在需要合作的时候设置合作。 (2)小组的合理构建 一、合作小组的成员之间应该存在差异,包括智能、性格、成绩差异,但差异都不能过大。 二、合作小组的成员之间同性别组合优先 由于中学生正处于青春萌动时期,所以在组合小组时,应该首先考虑同性别组合优先,以避免不必要的“感情
3、纠葛”。 三、合作小组的成员之间尊重自愿,整体协调。 “强扭的瓜不甜”这句话很生动地阐述了一个处事原则:不要强加于人。尊重自愿、整体协调的原则包含两层意思,一个是就个体而言,在组合学习小组时要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努力使得愿意组合的同学组合到一起,二是就整体而言,要有班级整体的协调,有班级的通盘考虑。协调时,要鼓励那些班委、团员表现出高风亮节。 四、合作小组的成员之间要保障麻烦程度最低,方便程度最高 各小组确立以后,要在座次上提供方便。如:1、把学习相对薄弱的同学排在前面,把学习相对较好的同学排在他的后面,当组员回头去问问题时,给别人带来的麻烦比较少,有利于合作的稳固与发展。
4、2、一是单独组成理科合作组、文科合作组;二是组成文科与理科互相补充的合作组。 五、先观察后组建,先磨合后稳定 在师生初步了解、同学彼此愿意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合作学习的试运营,然后磨合、调整。 (3)把复习挪到课上,设置合作复习环节。 在上课伊始,教师留出约5分钟时间,由学生互相提问、讲解、补充、纠错。 教育家阿希姆·福尔丁斯说过:“任何事情只听到或者读到一次,一个月内就会逃出记忆。如果把它教给别人,它便变成身上的一部分,除了死亡,不会被夺走。”复述学习内容,不但有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心得体会《》。这样的合作能够保证复习过程中的全员参与,保证复
5、习质量,使复习具有个性化特点,从而把巩固性复习或准备性复习落到实处。 推演开来,以学情为基础,在需要印证核实、拓宽加深、复习巩固、合作探究的环节设置合作学习,在知识重点合作巩固、在知识难点合作攻关、在知识生长点合作催生、在知识易错点合作辨析、在知识易忘点合作记忆,这样的合作才能够远离作秀,服务于教学。 (4)深度的合作不同于工具化的“一帮一,一对红”。 一帮一是单向的,而合作是双向的。只有把学习优异的学生当作独立发展的生命体,合作学习才能够得以深入。在合作学习中,在加深理解、强化记忆、提升兴趣的同时,教师需要让学习优异的学生实现在以人为镜的对比中反观自照,在与异样的思维碰撞
6、时拓展视角,在讲述知识的过程中训练表达,在人际交往中将心比心练达人情。在互相讲说的过程中,他们以说激思、以说验思、以说校思、以说定思,从“听明白”到“想明白”再到“讲明白”,实现明白境界的三级跳。面对其他同学的错题,教师还要帮助学习优异的学生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帮人改错等于帮己防错,同学出现的错误就是自己的学习资源。文章来源: 个人转载本站内容,请务必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任何媒体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 (5)是否合理控制小组人数决定了合作能否紧密细致 小组的学生数量是决定合作能否深入、能否远离作秀的因素之一。实践证明,两人组成的学习小组效率最高。如果合作小组人数太多,就容易
7、造成合作的形式化。 两个人的谈话,彼此都很难“溜号”。三个人谈话,其中的一个人就有可能被“边缘化”,其参与程度会低于另外两个人。两人一组最小规模的合作,为处于相对弱势的学困生创造了充满心理安全与自由、保护自尊的氛围,各类学生也都能全身心地参与到小组合作之中。 两人学习小组固定后,教师还可以把相邻的小组组成大组,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在大组内解决。塔式的组织结构,使学生学习时产生的很多问题被消化在基层,消化在课上。教师要讲的,就只剩下那些需要拓展提高的内容,以及学习中遇到的共性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