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039190
大小:17.43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28
《建筑施工测量之验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建筑施工测量之验线 验线工作应主动预控 1、验线工作要从审核施工测量方案开始,在施工的各主要阶段前,均应对施工测量工作提出预防性的要求,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2.验线的依据应原始,正确有效 主要是设计图纸变更洽商与定位依据定位及其数据要原始,最后定案有效并正确的资料。因为这些都是施工测量的基本依据,若其中有误,在测量放线中是很难发现的,一旦使用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3、测量仪器与钢尺必须按计量法规定进行检定和检校 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二十五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在工作岗位上
2、使用无检定合格印证或者超过检定周期以及经检定不合格的计量器具。”例:经纬仪、水准标尺的检定周期为一年。例:J6型经纬仪的2C≤16”,数值度盘指标差i≤15”。水准仪,全站仪,钢卷尺的检定周期最长不超过一年,例如:DS3级水准仪视准轴不水平的误差i≤12”。 4、验线的精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主要包括: 1)仪器的精度应适应验线要求,有检定合格证并校正完好; 2)必须按规程作业,观察误差必须小于限差,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应采取措施进行改正; 3)验线成果应先行校核。 5、验线工作必须独立,尽量与放线工作不相
3、关,主要包括: 1)观测人员;; 2)仪器; 3)测法及观测路线;验线人员的观测方法及观测路线与放线人员不同。 6、验线部位。应为关键环节与最弱部位,主要包括: 1)定位依据桩及定位条件; 2)场区平面控制网,主轴线及控制桩 3)场区高程控制网及±高程线; 4)控制网及定位放线中的最弱部位。 7、验线方法及误差处理: 场区平整控制网与建筑物定位,应在平差计算中评定其最弱部位的精度,并实地验测。精度不符合要求时应重测;例如:三级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测角误差±24”,边长相对中误差1/8000。
4、 细部测量。可用不低于原测量放线的精度进行验测。验线成果与原放线成果之间的误差应按以下原则处理: 1)两者之差小于1/限差时,对放线工作评为优良; 2)两者之差略小于或等于限差时,对放线工作评为合格; 3)两者之差超过2限差时,原则上不予验收,尤其是要害部位。 8、五项基本限差: 1)各部位放线的允许误差: 建筑施工测量之验线2)基线放线尺寸的允许误差 建筑施工测量之验线 3)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建筑施工测量之验线 4)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 建筑施工测量之验线 5)建筑方格网的
5、主要技术指标 六、细部线的检验方法 一)细部线的检验方法: 1、施工测量验线的主要任务是对正测设于实地的建筑物细的正确值及精度进行检测的工作。 2、细部线的验线依据首先是图纸,依此检查施工层的线是否按图施工,根据主轴线有钢尺拉通尺检查各轴线及墙等边线尺寸,误差是否在允许值之内细部轴线位置,是否正确或用经纬仪进行转90角校测,也可用钢尺拉对角线校核。竖向标高的检验方法从起始高程向施工层传递三处标高点,较差在3㎜之内算合格,每层的标高相对误差应在±3㎜之内。 二)实物线的放法与检验方法 放法:首先校核
6、定位依据桩,熟悉及校核图纸,根据定位坐标或定位条件,采用极坐标方法进行相关数据的计算,采用一定的观测方法观测顺序,各建筑物的角点。 检验方法: 1、验定位依据桩位置是否正确,有无碰动; 2、验定位条件几何尺寸; 3、验建筑物控制网与控制桩的点位准不准,桩牢不牢固; 4、验建筑物外廊轴线间距或主要轴线间距; 5、在经施工方自检定位验线合格后,填写“施工测量放线报验单”提请监理单位验线。 注:定位检验线时,应特别注意检验定位依据与定位条件,而不能只检验建筑物的自身几何尺寸。 七、其它验线方法及易错
7、线问题 第一节装修线的检验 一)室内抹灰前进行房间套方正工作,依据轴线位置准确的一面墙在地面弹出抹灰厚度线,在找与本面墙呈直角的另一面墙,用勾股定律验证房间是否方正。 建筑施工测量之验线 图7-1用勾股定理验证房间的方正 二)房间墙垂直度验证 1、用米尺量房间开间墙取纵,横墙各两端净空尺寸避免出现房间大小头偏差。。 建筑施工测量之验线 图:7-2 用线坠吊墙是否垂直。 三、检验地面标高 1、根据室内50线,查看装修图做法,确定建筑50线与装修做法是否吻合。 2、用水平管检验50线是否水
8、平。 四、用上述三种检验方法同样可以检验结构细部线是否准确。 五、控制线的应用 1、在外墙装修使用垂直控制线安装保温板; 2、用水平控制线安装外墙保温板; 建筑施工测量之验线水平控制线安装保温板 3、利用墙边控制线进行墙体模板安装。 建筑施工测量之验线 墙体控制线 第二节、易错线的问题 在施工中线的偏差是有限的,而错线则是致命的,所以在施工中线不出差错是最关键的。 一)注意偏轴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