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浅析园林植物造景中的生态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园林植物造景中的生态设计 摘要:随着城市生态形势日益严峻,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正实现从绿化层面向生态层面的提升,传统的植物造景概念与内涵已经不能适应生态时代的要求,如何将生态的内涵赋予到植物造景中,如何构建绿地生态效益的生态园林又成为我们园林工作者又一挑战。 关键词:生态设计;园林植物;植物造景 生态设计是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绿化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尽量增加自然生态要素,追求整体生产力健全的景观生态结构。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因此,在植物造景中要通过乔、灌、草和地被复合群落结构,提高叶面积指数,尽量选用
2、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绿化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联结感;同样,根据功能区和污染性,选择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覆盖,吸收和同化等作用,降低污染程度,促进城市生态平衡。 物种多样性是促进城市绿地自然化的基础,也是提高绿地生态功能的前提,所以,植物配置的生态设计强调恢复和重建物种多样性。在植物造景中,往往由于缺乏物种丰富度与均匀度的科学结合,而导致植物结构的单一性,植物结构内在的自然生长发育潜力和生存发育空间被限制,破坏了在自然状态下多物种的平衡关系。
3、 绿地植物的种间关系对群落演变具有决定性影响,大量单一结构绿地的出现,除了与绿化观念和投资有关外,植物种间关系了解的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竞争是主要的植物种间关系之一,为负相互作用,物种竞争能力具有竞争等级性,并受到目标种和邻居选择的影响。竞争和适应能力与扎根类型和深度、植株大小、生长率、耐荫性和他感作用等特征有关,受植物的形态、生理、生活史以及环境条件和资源水平影响。其中他感作用是一种特殊的种间关系,属于直接干涉性竞争。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史是决定竞争结果和种群动态的重要因素,个体面临的竞争强度受其有效面积的影响,个体空间结构常决定物种间的相遇
4、频度,影响种间相互作用强度。种间也有正相互作用,如树冠层为林下植物创造合适的荫生环境。 因此,应加强植物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研究,充分借鉴地带性演替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规律,师法自然,考虑植物的相生相克性,选择适宜的耐荫小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并通过密度或频度制约等方式调整群落种间关系;同时促使其他植物生长;另外,成株比幼苗的耐性强,错开种间的更新时间,也有利于种间的共存,使群落种群趋向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充分利用太阳辐射、热量、水分和土肥等资源,提高城市园林绿地植物群落结构的生产力和稳定性。 生态绿化要发挥健全城市生态的功能,将更多的是野生动
5、植物引回城市,满足市民与大自然接触的需求。保护和建立半自然栖息地(Semi-naturalhabitats),是生态绿化实现自然保护的重要途径。 通过生境创造(habitatcreation),可以在城市创造新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因此,应拓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概念,不能局限于野生价值大的郊野区域,通过生态设计,城市应注重创建自然栖息地的植物结构的可能性,给野生生物提供丰富多样的栖息环境。在植物选择和结构构筑上,研究潜在植被,避免因栽植少量的植物而破坏自然多样性。 生态设计的植物配置景观是保持和塑造城市风情,文脉和特色的重要方面,应以自然生态条件和地带性
6、植被为基础,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园林绿化中,使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在传统文化和传统园林艺术中,园林植物往往具有丰富的寓意和象征,如比喻,吟咏雅趣和形实兼丽等,通过合理配置设计,可以在局部地区将园林植物的寓意和韵律予以表达,促使植物形与神的结合,启迪居民。因此,汲取和借鉴传统园林的文化传统,融合自然规律和人文传统,综合园林生态,审美和精神功能,创造意境,烘托环境氛围,增加绿地品味和情调,实现功能,形式和意义的统一,满足市民的游憩和身心再生需求,丰富和提升植物景观的内涵和功能。 园林植物造景
7、的生态设计,其实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观,立足于以人为本、人的需求,结合生态系统中植物个体、植物种间、植物群落等各子系统动态循环关系,考虑与周边环境的生态相互作用,其本质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的社会环境。 [1]贺建明.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XX. [2]王祥荣.植物造园与生态设计[J].城市规划规划汇刊,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