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国学毕业论文 君子儒学论

哲学国学毕业论文 君子儒学论

ID:1901544

大小:48.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7-11-13

哲学国学毕业论文 君子儒学论_第1页
哲学国学毕业论文 君子儒学论_第2页
哲学国学毕业论文 君子儒学论_第3页
哲学国学毕业论文 君子儒学论_第4页
哲学国学毕业论文 君子儒学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哲学国学毕业论文 君子儒学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哲学国学论文题目:君子儒学论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儒学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学问?修习儒学究竟有什么作用?现代社会还需要儒学吗?显然,儒学的思想理路和历史进路表明,这些问题关乎儒学的本质性推定。虽然如此,如果以中国现代主流思维方式推定儒学的本质性,将步入思想误区,全盘西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歧解,表明了这一点。在思维方式被异化的现代语境中,虽然因当代产生的文化问题致使出现各种思潮而鼓吹儒学的复兴,但由于不理解孔子所纂经典一以贯之的

2、思想体系,不能在整体上理解儒学的思想原理,其结果必然是思潮迭起,各取自好,儒学为天下裂。所以,正确理解儒学的本质,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问题。为此,本文以六经之首的《易》为立论根据,兼及《论语》,以论证儒学的基本性质。本文认为,孔子所纂六经所阐扬的儒与儒学,是在对古代文化转化的基础上推定的具有道统与学统统一性的化成天下的根本之学。儒学理论表明,儒学的主体是君子,只有造就君子儒,才能实现儒学的理想。也就是说,儒学是君子的学问与实践,儒学通过培养君子去实践其理论;培养君子是儒学的基本目的并通过君子儒实现儒学的

3、所有理论目的。所以,余认为,儒学的基本性质是君子之学,因此称君子儒学。君子独善其身与兼善天下是儒学合内外的统一,君子务本修身,兼善天下,是儒学的根本目的。一.“儒”与“儒学”《汉书·艺文志·六艺略》曰:“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淆乱。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以愚黔首。”可见,自孔子之后,儒学因“真伪分争”、“纷然淆乱”而异化,虽有汉儒重订,但因自好而篡,失落了孔子之道,至今已二千余年。所以,应当对“儒”与“儒学

4、”正本清源。《淮南子·要略》认为:“……成王立,三年而崩,成王在襁褓之中,蔡叔管叔辅公子禄父而欲为乱,周公继文王之业,持天子之政,以股肱周室、辅翼成王。惧争道之不塞,臣下之危上也,故纵马华山,放牛桃林,败鼓析稃,搢笏而朝,以宁静王室,镇抚诸候。成王即壮,能从政事,周公受封于鲁,以此移风易俗。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按《要略》所论,儒之为师,乃“股肱周室、辅翼成王”、移风易俗、行教化之道者。孔子上承周公,修其篇籍,开儒学之端,乃正本清源而承续中国文

5、化传统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曰:“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通其礼,故曰博而寡要,老而少功。若夫列君臣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百家弗能易也”。太史公此论,显然没有把握孔子儒学“一以贯之”的体系性和本质性,仅以“列君臣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裁论儒学,乃失儒体而弊于用也。《汉书·艺文志》曰:“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武文章,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此说认为儒原为司徒之官,后以修习孔子儒学而助人君

6、之教化,与《要略》所论相异,盖指儒的存在形式和发展。《礼记·儒行》中有对儒的推定:“儒有不损获于贫贱,不充讪于富贵,不溷君王,不累长上,不闵有司,故曰儒。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病”。乃盖指儒者以道为德,特立独行的品格。章太炎说:“儒有三科,关‘达’、‘类’、‘私’之名”。关于达名之儒,章氏认为“达名为儒。儒者,术士也。(《说文》)太史公《儒林列传》曰,‘秦之季世坑术士’,而世谓之阬儒”;“‘儒’之名盖出于‘需’,需者云上于天,而儒亦知天文,识旱潦”;“古之儒知天文占候,谓其多技,故号遍施于九能,

7、诸有术者悉赅之矣”;关于类名之儒,章氏认为“类名为儒。儒者知礼乐射御书数。《天官》曰,‘儒以道得民’。说曰,‘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地官》曰,‘联师儒’。说曰,‘师儒,乡里教以道艺者’。此则躬备德行为师,效其材艺为儒。”关于私名之儒,章氏认为“私名为儒。《七略》曰:‘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今独以传经为儒,以私名则异,达名类名则偏。要之题号由古今异,儒犹道矣。儒之名于古通为术士

8、,于今专为师氏之守。”。(《国故论衡·原儒》)可见,《要略》、《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艺文志》论儒,乃私名之儒;《说文》解儒,乃章氏所论达名之儒,是谓“知天文占候”之儒,乃传于古代史巫而流为术士,与类名之儒和私名之儒不尽相同。而类名之儒和私名之儒之区分,显然在于学统,即游文六经,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所以,儒与儒学的区分,在于承载文化的儒者有自在和自为之不同,自在之儒,术士也;自为之儒,六经之学也。由于汉代以后儒学成为主流,一般均以孔子开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