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9000776
大小:16.5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27
《浅谈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_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论文关键词: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泵送混凝土;施工方法 论文摘要:在建筑施工中采用的基础是多样化的,采由深基础到浅基础的施工步骤,对各种不同的混凝土基础均制定不同的施工方案和采取不同的施工措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灌注时采取阶梯式的平面和跑道式的灌注方法,有效地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升温,克服了混凝土中产生的冷缝现象,在施工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笔者在实习期有幸参加了一栋高层基础的施工。广州市、天河区、禺东西路某企业一栋33层住宅楼,地下室共有三层,主要用于人防、停车,设备于一体的地下室,长米宽46—38米
2、不等宽的异形平面,基础混凝土采用筏板形设计方案,板的施工厚度为米,总混凝土量为,基础中间设有一条的后浇带,强度设计为C40的S6级抗渗混凝土基础。 一、施工前的准备 为了确保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施工前我们在现场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对施工方案反复的进行了讨论,并做出了充分大量的准备工作。如对市区内可能产生的道路堵塞、可能造成的停电、停水、及现场设备出现故障等均相应地做好了应急的准备工作。我们对泵送混凝土搅拌站选用方面我们选用了市区一家最有实力、且一家公司分别有两个不同方向运送混凝土的搅拌站,如果出现东面断道就从西面供给,西面断道就从东
3、面供给的方式,确保混凝土能满足施工的需求。在用电方面先用了两路电源并备用一台360千瓦/时发电机确保施工用电万无一失。在用水方面我们除了准备自来水之外,还利用市政2米的排水管道设闸堵水以防停水时无法降温而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现场的各种设备都相应地做了应急准备。 二、施工方案的选定 为了保证相邻住房的安全,我们选定以西向东推进的施工方案。 由于施工场地比较宽敞,充分发挥优势,泵站选用HP—800自动配料机2台,现场采用HBT—60混凝土输送泵三台,管径直125mm2,同时还采用一台12m3/h的汽车混凝土输送泵,专用来做小体积
4、混凝土的补救及找平。 采用38台6m3/台混凝土运输车。 人员采用四班不间隔连续作战的的施工方法,确保施工进度,每班交接班需提前半小时。 为了防止由于混凝土自身产生的高温而烧坏混凝土的现象,我们采用双排直径为50mm的钢管通水降温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保证混凝土出厂质量的措施 选择高质量的水泥 我们选用“珠江牌”625R硅酸盐水泥。 混凝土出厂前的技术处理 为了减少水泥的水化热,降低混凝土自身的温度,在满足设计和混凝土保证用泵输送的前提下,将625R硅酸盐水泥控制在450kg/m3。 适当参加一定的添加
5、剂,控制水灰比 根据设计要求,混凝土中掺和水泥用量4%的复合液,它具有防水、膨胀、缓凝而一体,溶液中的糖钙能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使用水减少20%左右,水灰比一般能够控制在以下,初凝可延长4小时左右,对大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提供了有利的保证。 对骨料的控制 选用70—40mm连续配碎石,细度模数—的中砂,砂石的含泥量控制在1%以内,并不能混有其他有机杂质和使用海砂。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 根据设计强度和泵送混凝土对坍塌度的要求,经试验确定采用:625R硅酸盐水泥,其水∶水泥∶砂∶碎石∶复合剂=0、25∶1∶1、82∶2、5∶0、04。
6、 加强技术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加强原材料的检验试验工作,分工由监理单位安排人员跟班检查,并对每批原材料都做详细的记录。 采用确实可行的施工工艺 浇灌混凝土同采用三班人员交叉流水作业的形式,分层次地采用跑道式的施工路线,一层一层向前推进,每层保证振动器跟上施工步伐,在施工最后一层混凝土时除了采用平板振动器外,还采取长4米的园条形振动器做一次压平处理,事后人工压浆收尾。 混凝土的保养 为了防止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由于产生的高温而烧坏混凝土,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我们采用了循环水系统降温的办法,保证进入口水温在C25度以下,出口水温
7、在C58—C68度以内,在水温超过C70时我们采用加快循环水量的办法,并在混凝土上部采用麻袋湿水保养的办法,在施工过程中做到了一丝不苟,其结果是工夫不负有心人,仅仅在30小时内元满地完成了混凝土的施工任务。 四、谈几点体会 施工前的准备和施工时可能出现问题,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是非常必要的,给施工增加了保证力量。 采用内外降温的养护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混凝土的升温,大大缩短养护周期,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时的采用尤其重要。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浇灌时采用分层跑道式的施工方法,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均有利,是可借鉴的一种施工方法。 大体积
8、混凝土施工蔗阳挡雨等准备工作不可省。 只要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做到一丝不苟对施工质量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