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伍子胥》:“决断”中的不倦前行

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伍子胥》:“决断”中的不倦前行

ID:1895951

大小:3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1-13

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伍子胥》:“决断”中的不倦前行_第1页
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伍子胥》:“决断”中的不倦前行_第2页
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伍子胥》:“决断”中的不倦前行_第3页
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伍子胥》:“决断”中的不倦前行_第4页
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伍子胥》:“决断”中的不倦前行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伍子胥》:“决断”中的不倦前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文学现当代文学论文题目:《伍子胥》:“决断”中的不倦前行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关键词:伍子胥决断自在与自为存在之思  摘要:《伍子胥》具有的存在主义色彩可以理解为一种“决断”思想。作品借助于伍子胥在审美、伦理、宗教等人生状态中的不断“决断”与转换,将一个古老的复仇故事转化为现代生存价值的探求过程,体现出存在之思。    创作于1940年代的小说《伍子胥》是著名诗人冯至的代表作品①,由于艺术价值的“独特、超前、个人性”曾被钱

2、理群先生誉为“不可重复的绝唱”②。作品具有的存在主义色彩,诠释了存在主义的“决断”观念,表现出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对于生存问题的独特思考。“决断”是存在主义的重要思想,主要指个体对自身存在状态和意义的自由选择与决定,“本然的自我存在只有通过自由的无条件的决定才能实现”③。这种带有终极关怀色彩的价值诉求源自于对贬抑人之存在价值的资本主义文明的反动,是一种将人生从“自在状态”提升到“自为状态”的意义历程。就本文而言,伍子胥的人生游历是在审美、伦理、宗教等“存在状态和意义”中的不断“决断”与转换,但作者并没有把人生的

3、存在意义固着在其中的某一类形态上,反而审美、伦理、宗教等人生状态不过构成了人生过程中一次次短暂“停留”,“终点”又预示着“起点”。故此,一个古老的复仇故事最终也就转化为一种关于生存价值的探求过程,体现出存在之思。  小说取材于春秋时期“伍子胥复仇”的历史事件,是对一个古老复仇主题的现代生发。小说一开始就描述了伍子胥对边城如同“死蛇一般”生存状况的“焦躁与忍耐”,“三年来无人过问,自己也仿佛失却了重心,无时无刻不在空中飘着……他们有如一团渐渐干松了的泥土”,“焦躁与忍耐在他身内交战”。显然,此处伍子胥的焦躁来

4、自于对生存状况日渐“沉沦”的“体察”,正如解志熙所言,“‘焦躁’不是一般的情绪骚动,而是生命失重、存在无意义的根本性焦虑。”④由此,“沉沦”中的“边城”也就成为现代人生“自在状态”的一种表征,有待于通过“决断”来唤醒人生的“自为”意义。“在这不实在的,恍恍惚惚的城里,人人都在思念故乡,不想住下去”,“只等着一阵狂风,把它们吹散”。“故乡”近乎“安息”的魅力,构成了“自为人生”的神秘招引,因此,即便没有后来故事中楚国使者阴谋“诱杀”这一外在契机,伍子胥也可能会在其他因素的触发下沿着自身的行为逻辑展开人生的“决

5、断”。他“面前对着一个严肃的问题,要他们决断……他觉得三年的日出日落都聚集在这一瞬间,他不能把这瞬间放过,他要在这瞬间做一个重要的决定”。显然,此时伍子胥面对的已不是所谓“复仇”的历史伦理问题,而是人生意义的“自由选择与决定”。相对于兄长伍尚为了父子的伦理人情冒死去郢城的“决定”,伍子胥则要“走出去,远远地走去,为了将来有回来的一天”。这样父兄的死对于伍子胥而言,“就是一个大的重量,一个沉重的负担落在你的身上,使你感到真实,感到生命的分量,——你还要一步步前进”。生和死在此构成了人生的两个极端,也就具有了“

6、先行到死”和“向死而在”的意义。人生的伦理意义一旦被转化为存在的勇气,也就促生了“决断”的意义转向,“他们怀念着故乡的景色,故乡的神,伍尚要回到那里去,随着它们一起收敛起来,伍子胥却要走到远方,为了再回来,好把那幅已经卷起来的美丽的画图又重新展开。”生存意义从伦理向审美向度的这一转换,意味着伍子胥名义上的为父兄“复仇”,实际上却是自觉谋求对现状的改变和摆脱,而文本之所以从伦理意义展开人生的“决断”,不仅是因为作为一个特定历史事件的当事人,伍子胥必然要负载伦理的意义,而且还因为伍子胥的“复仇行动”是本文展开的

7、叙事学背景。  “审美”意义上的生存思考和表现则是在楚狂夫妇隐居的“林泽”展开的。林泽的原野风情孕育着大地自然化的诗意,“像是置身于江南的故乡,有浓碧的树林,变幻的云彩……”近乎一片桃源幻境。然而人世的现实侵袭却是生存难以回避的宿命,楚狂夫妇的隐居虽有着“与雉鸡麋鹿同群,比跟人周旋舒适得多”的好处,但是这种审美化的“安息”采取了一种“逃于天地之间”的原始方式不仅悖于时代,更缺乏对存在的“已经在世”的现实承担和“认真为人”的积极生命态度。”离弃了现世”也就意味着背离了“存在”的根基,“存在”意义的缺乏注定了这

8、一方式的不可取,沦为“幻境”最终就是一种必然。于是,在伍子胥眼中,楚狂夫妇“嘻笑中含满了辛酸,使人有天下虽大,无处容身之感”,“眼前只不过是一片美好的梦境,它终于会幻灭的”。接下来的“洧滨”、“宛丘”等章节中展现的生存状态显然将这一侵袭审美意义的现实因素作了进一步的铺展。太子建等人的生存图景是阴暗的,平庸、自私、奸诈的堕落意味着现实“去道德化”的“非本真状态”,而对此的“不自知”显然又是一种“自欺”,意味着类似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