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950360
大小:1.05 MB
页数:245页
时间:2018-09-21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全册语文教案(含板书及教学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燕子教学目标:1、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2、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3、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4、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教学重难点:1、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2、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2、教师准备:一张剪纸、一张燕子的剪影、一张挂图。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课时安排:2课时板书设计:燕子燕子春天羽毛细雨翅膀微风尾巴柔柳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语,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1、小朋友,春天来了,有一种美丽的小鸟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儿?(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燕"的""一短横不能丢。) 2、你们看见过燕子吗?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燕子》这篇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 怎么美呢?听老师读课文。1、学生回答并书空课题。2、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3、听完后大家有什么感受呢?3、学生谈感受。 二、自学课文。1、老
3、师看得出,小朋友很喜欢读这篇课文,现在就请你们自读课文,看你们能读懂多少。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做上记号。(复习自学符号之一,表示疑问的:"_____?"1、学生自读课文。三、指导看图。1、小燕子在空中飞着,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小朋友先看一看燕子的模样。(教师出示燕子剪影)教师提示:注意一下,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 1、学生观察并口述观察顺序。四、讲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1.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2.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
4、怎样的? 教师指点:也就是从全身写到局部。1、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学生读文回答。3、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呢?我们大家一齐轻轻地读课文。4.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出为,把有关词语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二,表示重点词句的——)3、学生读文。4、学生勾画相关词语。5、指导朗读: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从"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示范) 5、学生各自练习,然后再指名读。6、现在我们来体会体会,这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 教师指点: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
5、,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这一句在小节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朗读时,音调可提高些,"小燕子"的"小"要轻些,突出"小",以突出它的可爱。6、学生思考回答。7、另外,这一节三个量词用得很准,哪三个?("一身、一对、一个") 7、学生回答并齐读第一自然段。学习第二自然段。1.这么活泼可爱的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看图。(出示放大插图) 2.指导看图。 提示观察顺序:观察图画,我们可以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由近远;由上下) 3.现在请同学们当小燕子,这时候,你们从南方飞来了。啊,春天是这样的美,你们得仔细地欣赏一下。(让学生担任角色,把学生带入课
6、文描写的情境,这样,学生的观察伴随着情感,同时对教材产生亲切感。)1、学生观察图画。 4.谁能把你们观察的美景说出来。(教师提供导语:"春天来了,我们从南方飞来了,_________。"进行语言训练。)4、学生回答。5、现在我们再来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你们看课文,再对照图,看课文上写春天的美景,写了哪些景物。把主要的词语画下来。 6、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这些景物,我们用最简单的说法,怎么把它们联成句子。 (学生回答后出示小黑板:三月,下过雨。风吹拂着柳、草、叶、花,都聚拢来,形成了春天。)7.你们觉得这样写很干巴,没有美感,那么课文上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自学,读一读,再比一比。课文上写的
7、和黑板上的这一段意思相同,但又有怎样的不同呢?△"三月","阳春三月","阳春"即明亮的充满阳光的春天。这是春天最好的一段时间。△"下过雨"下过什么样的雨呢?("细雨""蒙蒙的细雨")加上一个"细",一个"蒙蒙的"我们就觉得怎么样呢? (这就写出了春雨的特点,学生可能联系到学过的古诗和散文来回答:如烟如雾;春雨润物细无声;沾衣欲湿杏花雨;像牛毛、像细针)6、学生组织句子。7、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体会课文描写的妙处。△"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