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刚 发展经济学资料

张培刚 发展经济学资料

ID:18949577

大小:4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9-27

张培刚 发展经济学资料_第1页
张培刚 发展经济学资料_第2页
张培刚 发展经济学资料_第3页
张培刚 发展经济学资料_第4页
张培刚 发展经济学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张培刚 发展经济学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唯资本论: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和方法来诠释资本论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而证明了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发展的内在机制:对“斯密定理”的再认识  70年代,新古典主义发展经济学重新肯定市场力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他们认为,经济发展依靠一种激励机制,个人受利益驱使和成本约束,在替代品之间进行选择,最终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价格机制是经济调节的机制,也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机制。经济发展是渐进的

2、、连续的、和谐的。但其基本前提是假定制度是既定的,技术是外生的,规模报酬不变。这与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存在巨大差别。  80年代以来,随着新自由主义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引起经济学家的重新思考。对斯密分工理论的传统分析认为,分工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其原因一是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二是可以节约劳动时间;三是有利于机器的发明和采用。但在强调分工对劳动效率提高的同时,斯密分工理论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被忽视了。这就是“斯密定理”。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分工起因于交换能力,

3、分工的程度因此总要受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换言之,要受市场广狭的限制”,这被称为“斯密定理”。斯密定理的核心内容是阐明“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分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分工决定于市场的大小,市场的大小又取决于运输条件”(杨小凯,1999)。阿林杨(A.Young,1928)认为,“在全部经济学文献中,最富有启发、富有成果的一般法则则是斯密定理”。  对斯密定理的重新认识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分工存在不同的范围。传统上,斯密分工理论的研究集中于“企业内分工”,忽视了“社会分工”问题。但是,企业内部分工不仅仅

4、取决于生产过程的专业化,它也是企业社会劳动分工的结果。社会分工的发展必然导致市场范围的扩大,它为企业内分工的实现,从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提供了可能。社会分工作为整体为企业内分工提供了可能性。第二,劳动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而市场范围的扩大则起因于导致交易费用下降的制度变迁。因为存在着交易费用,若在要素和生产市场上缺少促进生产和交换的制度,生产交换就会局限于个人接触的基础上,或只限于某一特定区域,就不可能发展起来。因此,市场范围的扩张就是制度变迁以降低交易费用的过程。第三,分工和交易存在着必要的前提,而只有

5、权利才为分工和交易提供了条件,即分工和市场范围扩大,建立在专业化的生产者对其所交换商品的产权明确界定的基础之上。  斯密定理的重新认识对发展经济学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一,重新认识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熊彼特(1912)指出,“在斯密那里,分工几乎是作为经济进步的唯一因素的”。对“斯密定理”的重新分析表明,制度通过影响交易条件来影响分工水平和相关市场的扩展,而分工水平和市场又影响发展绩效,反过来成为制度变迁的条件。经济发展不是资本的可得性问题,也不是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最根本的是社会劳动分工的扩大,而

6、劳动分工的演进则是导致交易费用不断下降的制度变迁的结果。因此,经济发展是一个以交易费用下降为核心,劳动分工和制度变迁循环累积、互为因果的不可逆过程。这是对结构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理论的突破。  第二,拓宽了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框架。新古典经济学依赖于外生的技术进步、规模报酬不变这两个基本假设,它研究既定制度下的资源配置。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一个社会生产结构和组织不断变革化的过程,也是一个由分工带来的规模报酬递增的过程。通过对斯密分工理论及经济发展内在机制深入研究,当代发展经济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即产业

7、结构变革以及产业分工扩大过程中的制度变迁。制度因素重新回到主流经济发展研究之中。新制度经济学中交易费用学派、产权学派、新经济史学派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发展经济学研究,推动了80年代“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分析思路的兴起(杨小凯提出了“新兴古典发展经济学”概念)。  第三,许多结构主义和新古典主义发展经济学观点得到重新解释。例如,发展经济学研究突破了传统的对实物要素投入量的分析,将与生产率提高相关的教育、革新、资源流动和规模经济等因素相关的“余值的增长”,解释为由分工引起的规模报酬递增,从而与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

8、研究相一致。再如,新的观点认为,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战略的选择,实际上与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有关,而弹性不足导致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恶化的本质在于交易效率的低下。在发展中国家,低生产率不是因为“劳动的剩余”,而是在于低水平的劳动分工,人口规模并不构成发展的障碍,众多人口之间交易效率的低下是“人口陷阱”的实质(杨小凯,黄有光,1993)。  二、发展的组织者:熊彼特的“企业家”理论  熊彼特认为,“经济发展”是一个体系内部所发生的一种经济变化,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