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湖北工业大学 选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湖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选题报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报告题目学号研究生入学年月所在学院专业导师选题时间:14湖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选题报告一、立论依据课题来源、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课题研究目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1.1课题来源:根据导师指导,自选题目。1.2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全球气候变暖是当前全世界各国人民共同面对的环境问题之一,这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当前为了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新形势.推动预防气候变化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步入21世纪以来,一场以“低碳经济”为特征的绿色浪潮掀开大幕,一系列诸如低碳社
2、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低碳生活、低碳大学、低碳社区、绿色城市、绿色大学等新概念新对策应运而生。事实表明,一个低碳时代正向人类走来……高等学校由于自己的特殊地位,显然也面临低碳问题,构建低碳校园已经成为高校生活的诉求。在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自然灾害频发等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以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为主的低碳经济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高校作为传播人类文明和知识的重要阵地,要承担引领生态文明和增强公众生态意识、创新社会风尚的责任,更应该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将低碳理念融入到校园环境建设中。自2009年12月7日~18
3、日召开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之后,低碳一词似乎已逐渐成为近些年的一个主要流行词语。在联合国全球气候大会上,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率先在大会上确立了减排目标: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而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们递交的与低碳有关的议案、提案占总量的10%左右。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会,再到广州亚运会。都体现出了绿色、环保的低碳理念,更展现了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节能、减排并力争实现低碳社会的决心.从我国做出实
4、现节能减排的重大承诺到低碳话题高调进入两会再到低碳世博的积极开展,都预示着低碳时代的到来.从做出实现节能减排的重大承诺到低碳话题高调进入两会及低碳世博的积极开展,预示着我国低碳时代的到来.在低碳时代的要求下,而低碳校园作为低碳社会甚至低碳城市的一部分,低碳校园的建设已成必然趋势。1.3题研究目的本文将阐述低碳校园的概念与特征,指出了校园存在的高碳现象,并针对当前校园高碳现象提出了强化大学生群体的低碳意识、积极开展低碳教育、努力提供各种低碳环境等具体对策。通过对低碳经济理论的研究和探讨,通过相应的机制和制度来达到减
5、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形成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让大学校园的低碳意识和理念深入人心。为低碳社会和低碳城市的建设起到用引领作用,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校园建设,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创建和谐城市。1.4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达成共识,并认识到实现低碳、实现减排必须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然而温室气体的减排与实现低碳不仅仅
6、是政府行为,实现低碳的具体技术与操作过程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从国家到个人都能够为实现低碳做出自己的贡献。校园这个载体,尤其是高校校园作为科研和社会活动最为活跃的机构与场所,理应承担起积极减排的责任,从而成为社会的模范与先导。因而在低碳时代下,低碳校园的建设已成不可逆转之势。目前世界范围内众多大学,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布朗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京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已开始加入了构建低碳校园(Lowcarboncampus)的行列.而我国的大学校园尚没有明确、具体的减排目标、策略以及技术支撑体系,低碳校园的规
7、划与建设在我国尚处于酝酿阶段。因此,大力倡导建设低碳校园建设,逐步开展低碳校园研究,通过有效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整合前人的研究,提14湖北工业大学研究生选题报告出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经验,为相同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依据。一、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动态:所阅读文献的查阅范围及手段2.1本题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目前国内的部分高校已经在低碳理念的影响下,积极采取了多种措施,逐步展开了趋势。顺应了低碳城市发展的要求。在低碳意识已经日益流行的许多高校里,一些高校抓住机遇,起步较早,研究低碳经济、低碳技术。如清华大学、北京
8、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研究水平已经处于国内领先阶段,部分成果接近世界领先水平。清华大学在清洁煤发电,建筑节能,车用替代能源、能源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或先进行列。基于这样的学科优势,2008年,清华大学成了低碳能源实验室。该实验室的发展目标是建成拥有全球影响力的低碳能源战略思想库,成为国际一流的低碳能源知识和技术创新中心,同时成为对社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