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推荐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2017推荐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ID:18937714

大小:5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21

2017推荐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_第1页
2017推荐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_第2页
2017推荐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_第3页
2017推荐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_第4页
2017推荐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推荐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7年度推荐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候选项目公示我单位推荐该项目申报2017年度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特公示,公示期:年月日至年月日,公示期内如对公示内容有异议,请您向(推荐单位科管部门名称)反映。联系人及联系电话:项目名称:膀胱癌分子机制研究,临床技术创新及推广应用候选单位(含序号):1、首都医科大学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3、深圳大学4、中日友好医院候选人(含序号):1.邢念增2.吴松3.张冠4.杨飞亚5.蔡志明6.牛亦农7.平浩8.宋黎明9.王建文10.徐鑫11.康宁12

2、.张军晖项目简介:膀胱癌是国内发病率最高的泌尿系统肿瘤,在世界上位于肿瘤发病率第九位,男性肿瘤发病率第四位。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适用于无远处转移的T2-T4a肌层浸润性膀胱癌;高危与复发膀胱癌;BCG治疗无效的原位癌;T1G3膀胱癌;及经尿道切除与膀胱内灌注治疗无法控制的广泛乳头状癌。近年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逐渐发展成为重要的手术方式,尿流改道的主流模式为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关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存在争议:①原位回肠膀胱重建中,有没有必要构建具有抗返流作用的新膀胱输入袢,以避免腹压模式排尿时尿液返流与逆行感染,从而保护肾功能?

3、②传统输尿管肠袢吻合法吻合口狭窄率较高,如何减少狭窄发生率?③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否兼具微创优势与开放手术疗效?如何快速掌握此技术?④膀胱癌发生分子机制复杂,如何找到较准确预测和预后因子?针对目前膀胱癌分子机制研究和治疗现状,该项目经长期的基础和临床实践探索,对膀胱癌的分子机制和治疗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并进行了推广应用。创新点一:尿流改道的手术技术创新。①在国际上创新性地提出了顺蠕动双输入袢原位回肠新膀胱-邢氏膀胱的构建方法,并进行功能学评价。邢氏膀胱的构建接近正常生理解剖位置,维持了膀胱的低压性和顺应性,减少并发症的发

4、生,简化了手术流程,降低了手术难度,更适合全腹腔镜下实施。②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邢氏吻合方法即非抗返流的输尿管肠管吻合法并应用于尿流改道术。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尿液返流率低,临床效果满意,并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握,适于配合具有抗返流机制的原位回肠低压新膀胱重建。③在国内首次引入并大规模推广根治性膀胱切除及T型原位回肠新膀胱重建术,并取得成功,同时发现了T型新膀胱尿流动力学特征及对上尿路形态与功能的保护作用。④发明了一种微创腹腔镜手术用翘头剪,解决了现有腔镜手术中需进行剪切分离的病灶与剪刀杆呈90度方位的难题,降低了手术难度。创

5、新点二:国内推广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尿流改道术,取得了满意肿瘤学与功能性结果,凸显了腹腔镜手术在浸润性膀胱肿瘤治疗中的微创优势。提出了程序化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概念及步骤。创新点三:首次开展吉西他滨与顺铂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方案,提高了肿瘤局部药物浓度,降低了化疗副作用,缩短了化疗周期。临床治疗效果明显,能够使肿瘤降期降级,降低了手术难度,改善了治疗效果。创新性的将高分子纳米靶向载药体系与膀胱灌注化疗相结合,为采用膀胱内灌注方法治疗膀胱浅表肿瘤提供高效高分子纳米载药体系,推动高分子纳米载药体系的临床应用。创新点四

6、:膀胱癌分子机制新发现。①国际上首次发现雄激素受体体细胞突变可以用作膀胱癌病理鉴别诊断标志物。②通过转录组和数字表达谱整合分析技术,明确了ALDH2、CCNE1和SMAD3在同一起源的尿路上皮癌差别表达,为临床膀胱癌,肾盂癌,输尿管癌的鉴别诊断提供新思路。③对γ-突触核蛋白作为膀胱癌特定标记物进行研究,发现其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膀胱癌分期密切相关。主要完成人一共有12位。邢念增,第一完成人,主任医师,工作单位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完成单位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作为第一完成人,本人主持项目的整体设计

7、,组织实施,是技术创新点设计与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负责人,投入了该项目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60%。曾应邀在美国泌尿外科年会、欧洲泌尿外科年会、世界腔镜泌尿外科大会、亚洲太平洋地区泌尿外科年会、全国泌尿外科年会等国内外顶尖学术会议上进行专题授课或者专业会场主持,提高了我国在膀胱癌治疗领域的国际地位。在全国20余家三甲医院授课推广新技术,培养技术骨干50余人。完成了大部分工作量。发表了相关SCI文章4篇,核心期刊文章33篇,均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专著2部,为4项实用新型专利的第一发明者。曾获得2016年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8、第二完成人),2016年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6年北京医学会科技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2015年军队医疗成果奖三等奖(第五完成人),2013年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2013年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2年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第一完成人),2012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