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江南农田景观形成

唐末江南农田景观形成

ID:18931067

大小:115.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9-22

唐末江南农田景观形成_第1页
唐末江南农田景观形成_第2页
唐末江南农田景观形成_第3页
唐末江南农田景观形成_第4页
唐末江南农田景观形成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末江南农田景观形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唐末江南农田景观的形成王建革发表于《史林》2010年8月,第4期,第58—69页。[摘要]经典的江南风光景观是逐步形成的,长期以来,水环境和火耕水耨并没有形成有序的人工景观的大发展。六朝时期,屯田制度下出现初步的圩田与河道与棋布景观,直到唐代中后期,江南好风景的各个层面才开始形成。唐末,吴淞江流域形成了以大圩和塘浦河道的网络形态,局部形成完美棋布化的状态。在这种网络基础上,美丽的农田景观配以一定量的野生风光,特别是水面渔业环境与野生植被,形成经典的江南风光。通过唐代诗人的气质性描述,文学中形成了江南好的经典印像。[关键词]江南;景观[中图分类号][文

2、献标识码][作者简介]王建革,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33以吴淞江流域为主体的太湖东部是历史上最经典的江南地区。“江南好”的文学意像往往首先指这一地区。然而,“江南好”景观形成却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有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汉代时没有人讲江南好,六朝长期的发展,河道与农田景观不断地从一片沼泽中形成,唐代就有江南好的意像了,到唐末,竟然发展到“人人尽说江南好”的地步。韦庄著,聂安福笺注《韦庄集笺注》,《浣花词凡五十四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10页。早期的景观是湖沼与大圩,圩田只是存在于低浅滩的部分。在普遍的沼泽化状态下

3、,原始的塘浦河道景观是散乱的,冈身地区的塘浦实际上是一些由自然潮沟形成的自然景观。“当上海地区海岸向进缓慢甚至停顿时,较粗颗粒物质(如细沙和贝壳)富集于潮上带形成相对高起的缓冈。”在这些地段上面,野生的植被也并不是很丰富;低地区的塘浦是“在低地上发育的平行缓冈和海岸的古潮沟,在海岸线不断外移的基础上,逐渐延伸形成一种机横向水道。”张修桂:《中国历史地貌与古地图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235页。这种环境无美丽可言,到了是浅滩与沼泽,在开发低地以后,才形成了笔直的塘浦和圩田。六朝末期,常熟一带已经出现了网络化河网,五代时,在区域政治的推

4、动下,形成了整体性较强的网络化景观,这种河道与河岸上的植被,圩田与圩田中的农作物,共同塑造了江南田野风光。一长期的火耕水耨最早期的北方文人印像看,人们对江南的观感一般停留于“火耕水耨”水平。这种火耕不是伐树的火耕,在一片沼泽地带,没有什么树木。火耕之火主要体现在烧杂草上。西岛定生对火耕水耨作过非常经典性的研究,只是当时的日本学者并没有将其与圩田内的休耕相联系。对于火耕与野草的来源,应劭注《汉书》“火耕水耨”时讲“烧草下水种稻,草与稻并生。”其实这是两种不同的草,一种是休耕田的草,一种是耕作中的草。日本学者和清人沈钦韩没有理解到烧草的草从何而来。西岛定

5、生:《中国经济史研究》冯佐哲等译,农业出版社1984年版,第133-147页。12其实正从大圩中的休耕地产生。当时的大圩也是轮休的,像《吴郡志》中郏亶水利书所讲的那种休耕一样,范成大撰,陆振岳点校:《吴郡志》卷19《水利上》,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271頁。休耕存在,火耕就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元鼎三年,江南水灾,人民被饥。汉武帝言:“今水潦移于江南,廹隆冬至,朕惧其饥寒不活。江南之地火耕水耨,方下巴蜀之粟致之江陵遣博士中等分循行,谕告所抵无令重困。”处于火耕水耨状态的人民在遭受水灾时,要从巴蜀之地运粮于江南。与江南相比,江汉平原也火耕水耨

6、,遇灾后野生资源可以解决饥民的就食问题。“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蠃蛤,食物常足。”《汉书》卷6,卷28下。中华书局2005年标点本,第130,1327页。江南要靠它区接济的事实表明,早期的圩田开发没有森林环境的依赖,水田环境也难以提供更多的野生食物。大片水域中的独零河道与圩田就是当时的环境与景观。一旦水灾发生,便是一片汪洋的景象。只是随着历史的进程,越来越多的水面会被开发成圩田与农田。沿海冈身区是一个农业较为后起的地区,宋人讲:“昔之赋入,多出于低乡。”《吴郡志》卷19《水利下》,第289页。先开发

7、的是低地圩田区,后开发的是深水区和冈身区,低地处于水淹状态,并无树木景观,更多地处于野生草被景观状态。在这种环境下,早期人们的景观经营程度也很低。《盐铁论》有:“荆扬南有桂林之饶,内有江湖之利,左陵阳之金,右蜀汉之材。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地广而饶材。然后鮆窳偷生,好衣甘食。虽白屋草庐,歌讴鼓琴日给月单朝歌暮戚。”王利器校注:《盐铁论校注》卷1“通有第三”。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41-42页。太湖地区有江湖之利,固定村落仍处于一种简单化的“白屋草庐”状态。徐修矩是唐末的一个读书人,有许多的潮田,却并不富裕。“徐修矩,吴人,仕为恩王府记

8、室参军,奕世才贤,承家介洁。守世书万卷,优游自适。有潮田五万,步草屋数间,不复出仕。皮日休尝就借书读之,与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