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927897
大小:6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22
《成都聚合科技有限公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成都聚合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名称 成都聚合科技有限公司企业代码 58756448-8通信地址 成都市双流县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邮政编码 610207所有制形式 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 王永向联系人 王永向联系电话座机手机:15108342881员工总数(人)8 其中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 5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5主导产品及市场占有率主导产品:聚光光伏光电转换接收器、高倍聚光光伏光电转换接收器通用模块、高倍聚光光伏组件市场占有率:目前聚光光伏产品都属于研发阶段,故暂时都还没有产品正式推广市场。 关键技术来源自主开发。公司从2012年3月开始申请专利,到目前已完成163件专利申请(其中41件属于发明专利
2、,29件属于实用新型专利,93件属于外观设计专利),以及35件专利已经获得授权;后续陆续会有超过500件以上的专利申请(其中预计会有100件属于发明专利,150件实用新型专利,250件属于外观设计专利)。年度企业总资产企业净资产资产负债率销售收入利润总额(万元)(万元)(万元)(万元)2010 2011 成都聚合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12月。公司前身为镇江恒瑞电子有限公司聚光光伏研发部。技术需求技术需求名称高倍聚光光伏组件 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或技术难点)以及希望达到的具体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产品的研发技术和成果情况本项目最初是在镇江恒瑞电子有限公司进行开发,后来得
3、到成都市及其相关政府的大力支持,于2011年底在成都成立了成都聚合科技有限公司,专门对高倍聚光光伏组件进行研究,相关的开发成果如下:1).成都聚合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前的技术研究和成果2009年9月在镇江恒瑞电子有限公司成立聚光光伏研发部,主要对聚光光伏组件产品(聚光光伏光电转换接收器、聚光光伏光电转换接收器通用模块和聚光光伏组件)进行研发;开发小组于2010年9月成功对500倍以内的聚光光伏组件产品(聚光光伏光电转换接收器、聚光光伏光电转换接收器通用模块和聚光光伏组件)进行设计开发和制样;并于2010年10开始对样品进行试验分析以及对1000倍以上高倍聚光光伏组件进行研究和开发,到2011年
4、5月止,已经对1000倍以上的高倍聚光光伏组件产品(大电流高效聚光光伏电池芯片、聚光光伏光电转换接收器、高倍聚光光伏光电转换接收器通用模块和高倍聚光光伏组件)的设计方案和加工工艺进行了很深入的理论研究,并得出该项目具有可行性。2).成都聚合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后的技术研究和成果成都聚合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12月,主要对高倍聚光光伏组件产品(大电流高效聚光光伏电池芯片、聚光光伏光电转换接收器、高倍聚光光伏光电转换接收器通用模块和高倍聚光光伏组件)进行实际研发,以及对高倍聚光光伏组件的设计、生产工艺以及相关设备和仪器等专利的全面布局。至今公司已潜心研制出相关聚光光伏专用设备和仪器,高倍聚光
5、光伏组件产品以及相关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成果如下:聚光光伏专用设备和仪器:(1)聚光光伏电池片不挂尘真空吸笔,该吸笔彻底解决了不挂尘和有效控制吸力的问题。(2)聚光光伏恒温加热台,该恒温加热台的温度随不同产品型号手动设置,根据锡膏特性和温度关系彻底解决了锡膏加热扩散后的均匀性问题。(3)聚光光伏电池芯片邦定机,该邦定机彻底解决了较大绑定线焊接问题。(4)聚光光伏专用克力计,该克力计能够有效测试绑定线的拉力,以确保正确设置邦定机参数的焊接问题。(5)聚光光伏手动印刷台,该印刷台彻底解决了聚光光伏电池片在加热融化后的锡膏上移位的问题。(6)聚光光伏专用钢网,该钢网彻底解决了锡膏涂覆的问题。(7)聚
6、光光伏组件专用功率表治具,该功率表治具可以有效快速地测试聚光光伏组件产品的电压、电流及功率。(8)聚光光伏电池片测试治具,该治具可以测试聚光光伏电池片的相关参数(电压、电流及功率)。(9)聚光光伏光电转换接收器测试治具,该治具可以测试聚光光伏光电转换接收器的相关参数(电压、电流及功率)。(10)聚光光伏光电转换接收器通用模块测试治具,该治具可以测试聚光光伏光电转换接收器通用模块的相关参数(电压、电流及功率)。(11)聚光光伏组件跟踪器测试治具,该治具可以测试聚光光伏组件的相关参数(电压、电流及功率)。聚光光伏组件产品:(1)大电流高效聚光光伏电池芯片,该电池芯片解决了强光和高倍聚光透镜条件
7、下产生的大电流流通问题。(1)聚光光伏光电转换接收器,该接收器解决了适合各种太阳光强和各种不同倍数透镜条件下的通用聚光光伏光电转换接收器的传热和电流流通问题。(2)高倍聚光光伏光电转换接收器通用模块,该通用模块解决了不同地区和不同聚光透镜下的传热和散热问题。(3)高倍聚光光伏组件,该组件最大化了不同地区和不同聚光透镜下的组件转换效率问题。自主知识产权专利:(1)发明专利,已申请41件发明专利。(2)实用新型专利,已申请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