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推介表

科研成果推介表

ID:18924780

大小:405.0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09-21

科研成果推介表_第1页
科研成果推介表_第2页
科研成果推介表_第3页
科研成果推介表_第4页
科研成果推介表_第5页
资源描述:

《科研成果推介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科研成果推介表单位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通讯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邮编102249联系人彭斐电话010-89732131传真010-69724742成果名称FCC汽油无苛性碱精制组合工艺II是否在会场发布成果研发人柯明电话010-89733372传真转让方式专利转让、技术合作成果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国际先进R国内领先□国内先进□其它获得专利情况获得多项发明专利获得奖励情况中石化科技进步二等奖成果简介(含成果内容、应用领域、技术水平、预期经济效益)本工艺主要用于重油催化裂化汽油的脱硫醇(或脱臭)精制(包括脱硫化氢和脱硫醇两部分),也可用在DCC汽油、直馏汽油和航煤等脱臭。我

2、国90﹟汽油规格标准要求硫醇性硫小于10ppm或博士试验合格,因此必须进行脱硫醇精制。催化汽油无苛性碱精制组合工艺首先采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开发的固定床THS-1脱硫剂以及与脱硫剂配套使用的TM-1脱硫助剂,除去催化稳定汽油中的硫化氢。脱除硫化氢的汽油进入无碱脱硫醇部分,通过与无碱脱臭新型催化剂AFS-12和助催化剂ZH-22作用,将硫醇氧化为危害较小的二硫化物,达到脱硫醇的目的,整个过程不使用氢氧化钠碱液。该工艺使用的THS-1脱硫剂和AFS-12脱硫醇催化剂是以活性炭为载体,附载活性组份制成的,具有活性高、寿命长,使用方便,粉尘少,活性组分在床层中均匀分布等特点。所使用的脱

3、硫剂和催化剂活性高、稳定性好,操作简便,脱臭油硫醇性硫小于10ppm,博士试验和铜片腐蚀合格。该工艺对不同的催化原料具有较好的适应性,采用本工艺的脱臭汽油产品合格率高,铜片腐蚀、氧化安定性、储存安定性等质量指标,比传统的脱臭工艺具有明显的优越性;该工艺为催化裂化汽油精制的新工艺,投资省、流程合理、节省劳力、开工容易、操作稳定简便、产品的合格率高,可明显减少废液排放(减少废液90%以上),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工艺,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该工艺已在安庆石化总厂、武汉石化厂、荆门石化厂、天津一石化、中原油田石化总厂、大庆油田石化总厂、茂名石化等二十几家炼油厂

4、获得应用。应用结果表明:精制汽油完全达到90#汽油标准,催化剂操作稳定、寿命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能保证在3年以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对成果受让方的要求科研成果推介表单位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通讯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邮编102249联系人彭斐电话010-89732131传真010-69724742成果名称交联聚合物溶液深部调驱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是否在会场发布成果研发人李明远电话010-89734145传真转让方式专利转让、技术合作成果技术水平□国际领先R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国内先进□其它获得专利情况获得多项发明专利获得奖励情况中石化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成果简介(含成果内容

5、、应用领域、技术水平、预期经济效益)交联聚合物溶液(LinkedPolymerSolution,LPS)为低浓度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浓度<300mg/L)与柠檬酸铝(AlCit)交联形成的交联聚合物线团在水中的分散体系,兼具溶液和胶体的特性。交联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内的流动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动态堵塞"和穿透特性,可进入油藏深部,对"水窜通道"进行"动态堵塞",提高原油采收率。调驱剂制造技术的开发是此项研究的核心内容。针对不同类型油藏、不同种类原油、不同矿化度地层水和不同水质注入水的特性,开发了如下技术:(1)常规油藏(温度<70C)交联聚合物溶液调驱剂制备技术(发明

6、专利:ZL00100888.9);(2)高温油藏(温度>70C)交联聚合物溶液调驱剂制备技术(发明专利:CN1537883A);(3)不同渗透率油藏交联聚合物溶液调驱剂制备技术(发明专利:ZL200410006334.6,200710063645.X);(4)高铝含量柠檬酸铝交联剂制备技术(发明专利:ZL00135877.4);(5)用油田污水配制交联聚合物溶液调驱剂的现场制备、注入和控制技术(发明专利:ZL02116422.3)。该技术已申请6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4项已授权,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自1998年以来,交联聚合物溶液深部调驱技术已在胜利、辽河、克拉玛依油田12个水

7、驱、聚合物驱、常规稠油和低渗裂缝油藏区块进行了应用,用油田污水制备、注入交联聚合物溶液235.56万m3,成功地解决了"水窜通道"制约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世界性难题,在开采难度很大、渗透率较低的油藏,2003年-2006年已实现提高原油采收率0.6个百分点,超出预计水平。所开发的新型系列采油用化学品的应用,为采油技术的研发开辟了新的途径,促进了我国采油技术的提高。自2005年以来,挪威卑尔根大学石油研究中心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进行合作研究,针对挪威北海油田已完成了室内研究、陆地模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