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923102
大小:1.35 MB
页数:219页
时间:2018-09-21
《和谐社会语境中公共政治的主要诉求-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民族学与民族政治理论篇—50—民族学与民族政治理论篇YunnanUniversityofNationalitiesSchoolofPhilosophyandPoliticsJournalofPhilosophyandPolitics编辑委员会主任:苏丽杰副主任:陈德顺林庆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列)尹晓彬孙琥瑭苏丽杰陈德顺李普者李兴刚林庆赵丽珍主编:苏丽杰副主编:陈德顺林庆责任编辑:王伟王超品吴斌云南民族大学哲学与政治学学院哲政学刊—50—民族学与民族政治理论篇哲学与政治学学院介绍哲学与政治学学院是云南民族大学办学历史悠久、享有良好办学声誉的学院
2、之一。1951年云南民族大学建校时设立“政训部”,1972年改建为“政治系”,1977年开始招收政治学专业本科学生,1987年更名为“政治法律系”,2002年更名为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2007年6月更名为法学院,2011年1月学校院系调整,新组建为哲学与政治学学院。学院现有哲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三个本科专业,宗教学、伦理学政治学理论、国际政治等4个硕士学位点。有哲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三个专业教研室,学院设有两个校级科研机构——“云南民族大学政治文化研究中心”和“云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发展研究所”。截止2011年1月,
3、有在校研究生126人,本科生322人。哲学与政治学学院拥有一支师德高尚、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科研实力强的教师队伍。现有专兼职教师20余人,其中,具有正高职称教师10人,1人为云南省教学名师。在学历结构上,有博士10人(其中2人为博士后)。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占95%。已逐步形成了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相对合理的师资队伍。恢复高考招生至今我院教师已在包括《政治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等国家级刊物在内的国内多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出版专著、教材多部,主持、参与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并有多项科研和
4、教学成果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在云南民族大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建设的五个学科中,公共管理作为支撑学科,我院所有高级职称教师入选学术带头人和梯队成员,为学校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提供专业基础和支撑平台。在课程建设方面,校级重点课程“公共政策概论”已经顺利通过验收。—50—民族学与民族政治理论篇学院发展中积累的主要经验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办学原则。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专业建设为依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优良学风,严谨治学,从严治教,健全制度,严格要求,不断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5、,鼓励个性发展,实施精细化管理,做到因材施教,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边疆民族地区的建设与发展,以及国家面向东盟开放的桥头堡建设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较好的社会适应性,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哲学与政治学学院已经培养了大量各类人才。毕业生遍及省内各级党政部门、司法机关、企事业组织、科研院所等单位,不少毕业生已经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有的毕业生还考上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刊首语苏丽杰(院党委书记)
6、随着学校专业的调整及学科建设的需要和推进,以2011年1月13日校发“云民大发〔2011〕10号文‘云南民族大学关于调整部分学科专业归属的通知’”等文件为标志,一个以伦理学、宗教学、政治学理论、国际政治二级学科硕士点,哲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三个本科专业为支撑的崭新的哲学与政治学学院诞生了。如何围绕改革和发展的主题,紧紧抓住“育人”这一中心,为“树人工程”战略实施搭建平台、提供园地,被必然地提上了议事日程。历史需要记录,文化需要传承,思想需要交流,学术需要繁荣,学风需要培育,环境需要营造。日前,经院党政研究,决定创办学院刊物《哲政学刊》
7、,以扩大学院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哲政学刊》的办刊宗旨,首先是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边疆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英才;坚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突出特点,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兼容并蓄。—50—民族学与民族政治理论篇其次是要以培育民族精神、丰富校园文化、扩大对外交流、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学术氛围、熔铸大学精神、涵养大学文化、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及时刊载
8、我院各专业师生在教学科研上的最新成果;同时,兼收其他学院及专家学者高质量的论文,实现在学术探索、育人实践、创新能力上体现我院的办学水平,突出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特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