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语文九上第14课《送东阳马生序》word教案(1)

长春版语文九上第14课《送东阳马生序》word教案(1)

ID:18922163

大小:105.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21

长春版语文九上第14课《送东阳马生序》word教案(1)_第1页
长春版语文九上第14课《送东阳马生序》word教案(1)_第2页
长春版语文九上第14课《送东阳马生序》word教案(1)_第3页
长春版语文九上第14课《送东阳马生序》word教案(1)_第4页
长春版语文九上第14课《送东阳马生序》word教案(1)_第5页
资源描述:

《长春版语文九上第14课《送东阳马生序》word教案(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4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赠序”这种文体的特点。2.在讨论中体会对比手法的好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文言词汇。4.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文言词汇。2.理解“赠序”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教学难点l.掌握古今异义的实词]2.体会对比的作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明代文学家宋濂勤奋好学,一生专心向学。“自少立志,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2、。他向后辈学子倾诉了自己的读书经历,今天读来仍然感人至深,也同样能够激励和感召着我们。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二、介绍作者及文体知识。1.作者介绍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明代文学家。他自幼家贫,勤奋好学,常借书苦读,曾跟从元古文家吴莱学习。元末诏为翰林院编修,固辞不就,入山为道士,专心著书。后应朱元璋之邀,到南京助其平定天下。明开国后,主持编修《元史》,参与制定典章制度,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后因胡惟庸案受牵连,全家谪居四川,病死途中。他擅长散文,作品内容充实,文字简洁,行文富于变化。尤以传记文成就最为突

3、出,善于抓住特征细节刻画人物,《送东阳马生序》即是其中名篇之一。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学者们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2.本文的体裁特点。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予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

4、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义]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要求听清字音,把握句读。2.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理解文义,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积累字词。(1)辨明字音。嗜()叱咄()俟()负箧曳屣()皲()媵()烨()缊袍敝衣()(2)辨析多音字。(加冠)(容臭)冠臭(冠军)(臭味)(数尺)(舍弃)舍数(数落)(宿舍)(数请之)(3)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4)古今词义变化。走送之(古义:跑,赶快走。今义:走路、步

5、行。)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饭汤、菜汤、汤汁。)(5)一词多义。之:弗之怠(指代“读书”这件事)走送之(代词,指“书”)益慕圣贤之道(结构助词,的)当余之从师也(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以:无从致书以观(表目的,来)计日以还(表修饰,不译)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因为,介词。以:把,介词)以中有足乐者(因,连词)以衾拥覆(介词,用)(6)重点词语。无从致书以观稍逾约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俟其欣悦日再食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按“读课文——释字词——译文句”的

6、步骤进行。如有疑难,小组内讨论解决。教师巡视各组,答疑解惑,指导点拨。四、学生自主学习(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试译课文),合作学习疏通文义。五、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复述。教师提示:1.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合理概括其求学经历,抓住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以及他能够这么做的原因。2.根据课文内容,利用想象,合理补充一些细节。学生反复读课文,读出词语、句、段间的逻辑停顿和逻辑重音,并熟读成诵。六、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理解重点实词。2.探究课文内容,完成“思考与讨论”一、二题。一、检查上节课

7、作业。1.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2.明确本节课内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2)体会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二、整体感知课文,小组讨论,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课文,我们知道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那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这一主题的呢?阅读文章,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并没有直接劝说马生勤奋学习,那么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意图的?明确:第1自然段先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然后在第2自然段具体写了诸生的学习条件,与前面作者的情况形成对比,在此基础上劝勉马生刻苦学习。2.作者是如何概述自己求学条件的?明

8、确:求学条件艰苦:为了表现艰苦,作者先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条件——“家贫”。然后又分别介绍了幼年时和成年后的学习条件。3.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作者两个学习阶段的艰苦条件。明确:(1)幼时求学的艰难:致书之难借书抄录。“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走送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