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920989
大小:53.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9-27
《新学年学校安全工作计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学年学校安全工作计划新学年学校安全工作计划新学年学校安全工作计划新学年学校安全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 我校新学年的安全工作,以上级有关部门的安全工作精神为指导,以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为目标,以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出发点,以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及广泛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为途径,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校园长治久安,为全体师生创设一个安全、宁静、祥和的工作与学习环境。二、工作目标 1、学校以创建“平安校园”为抓手,切实增强“安全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把安全工作纳入学校
2、管理的重要范畴,坚持安全管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精细化。2、进一步健全学校安全管理网络,落实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管理措施。 3、加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与能力,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做到校内外师生无重大事故发生。三、工作措施 ㈠ 加强领导管理,健全安全制度安全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之首,责任重于泰山。校园安全无小事,对安全工作千万不能马马虎虎,更不能抱侥幸心理、玩忽职守。学校多一份管理,学生就多一份安全,社会就多一份和谐。1、进一步完善、健全学校安全管理网络,成
3、立由校长负总责,总务处、教导处、少先队一起成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校长、总务、教务、少先队、全体教师形成的三级安全管理网络体系。明确职责,严格执行。2、增强安全意识,落实安全工作制度,专人负责,责任到人。努力把安全防范工作做细做实,杜绝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3、落实安全责任,签订安全责任状。校长先与各完小校长签约,各完小校长再与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签约,层层落实,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4、严格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监督机制和奖惩制度,做到谁失职,谁负责,消除一切不安全隐患,防范于未然。
4、5、建立预案制度,并结合学校实际进行演练。6、建立考核制度,把安全工作列入教师的月工作考核与期末岗位奖考核,学校的安全岗位考核及学校岗位考核。㈡ 突出安全重点,细化安全管理对校园安全既要预防,更要突出重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运用多种生动活泼、切实有效,学生喜闻乐见,便于接受的形式,开展安全教育,使学生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懂得居家安全、校园安全、出行安全、社会安全和一些基本常识,包括防诈骗,防勒索、防抢劫、防拐卖、防火灾、防赌博、防毒品等常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对不良现象的辨识能力。安全管理突
5、出重点,要确保重点安全工作的落实;注意检查电器线路及电闸开关箱是否完好,体育器械是否损坏等安全教育事故的防范。1、加强责任制,分工负责,层层落实,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安全进行,落实学校安全措施。2、强化教师安全防范的责任主体意识,教育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让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认识到自己是班级、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坚持学生在校的活动,谁组织谁负责,谁的课谁负责的原则。 班主任利用好晨间谈话、班队活动等渠道,帮助学生确立安全意识,严格课间、午间活
6、动,尽可能地杜绝追逐、打闹现象,规范自主行为,增强安保能力。要加强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与管理,严肃路队纪律,确保学生到校、离校一路平安。加强对学生校外行为的安全教育与引导,做到不玩火、不玩水、不玩电。任课教师应严格执行课堂教学常规,特别是室外活动课(体育、课外活动等)教师一定要注意安全,教师如不能坚守岗位、尽职尽责或因器材管理、活动要求不当引发的事件,由任课教师负责。学校或班级组织师生集体外出,严格执行谁组织、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活动前必须制定周密的活动方案,上报学校进行审批。活动时一定要做好安全保卫工作。3、细化安
7、全管理,注重安全防范,切切实实做好教师的值周值日工作,做好对学生的活动监护工作,严格对学生的课间午间活动上下楼梯、集会集队等安全的指导与管理。做到常巡视,常督促,常反馈,保证学生在校园的课间安全工作。强化放学护送制,加强交通安全管理。4、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减少安全事故发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是保障学生安全的内在原因,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在很大程度上能杜绝心理性安全事故的发生。要进一步落实德育导师制和充实“问题学生”档案,要特别关爱学习困难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外地民工子女以及心理上出现问题的学生,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
8、,舒缓他们的心理压力,促使所有学生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5、严格财产安全管理工作,消除一切安全隐患,切实做好防盗、防火、防电等工作。积极做好险期24小时值班、防范工作,落实学校节假日值班工作和学校用电安全、财产财务保管等工作。6、严把入口关,规范食堂管理。加强学校饮食卫生安全管理,认真贯彻“健康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教育学生不吃腐烂变质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