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篇大清皇帝的子民

第贰篇大清皇帝的子民

ID:18895133

大小:3.47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9-21

第贰篇大清皇帝的子民_第1页
第贰篇大清皇帝的子民_第2页
第贰篇大清皇帝的子民_第3页
第贰篇大清皇帝的子民_第4页
第贰篇大清皇帝的子民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贰篇大清皇帝的子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國立家齊女中99學年台灣史講義編纂者:黃惠玟老師班級:姓名:繳交日期:得分:第三章清代台灣的政經發展第一節治台政策與行政制度一、清初治臺的態度(一)棄留臺灣爭議1.背景:康熙22年(1683),清朝擊敗鄭氏後,對臺灣是否納入版圖有所爭議。2.棄臺論:(1)康熙皇帝:認為「……臺灣屬海外地方,無甚關係;因從未響化,肆行騷擾,濱海居民迄無寧日,故興師進剿。即臺灣未順,亦不足為治道之缺,……海賊(指鄭氏)乃疥癬之疾,臺灣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不得無所損。……海外丸泥,不足為中國之廣,裸體文身,不足共守。日費天府金錢而無益,不如徙其人而空其地矣。」因為鄭氏政權騷擾

2、滿清沿海,才興兵進剿。(2)其他官員:認為留下台灣,將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不如將漢人移民遷回中國大陸解決反亂團體的威脅即可。3.留臺論:施琅上〈恭陳台灣棄留疏〉,提出不可放棄台灣的四個理由,如下:「中國東南形勢在海而不在陸,陸之為患有形,海之藪奸莫測。臺灣雖一島,實腹地數省之屏蔽,棄之則不歸番、不歸賊,而必歸荷蘭,彼恃其戈船火器,又據形勢膏沃為巢穴,是藉寇兵而資盜糧。且澎湖為不毛之地,無臺灣,則澎湖亦不能守……,棄之必釀成大禍,留之誠永固邊疆。」(1)就戰略地位而言,臺灣乃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四省屏障。(2)臺灣土地肥沃、民生富庶。(3)若放棄臺灣,則必須

3、遷移全部的現住漢人,而實際上很難辦到,清廷若不治理臺灣,則外國人和中國的逃亡者都可能聚集在臺灣,反而成為中國周邊的隱憂。(4)若放棄臺灣,荷蘭人必定重占臺灣。4.結果:康熙皇帝採施琅之議,於康熙23年(1684),將臺灣正式納入清朝版圖,臺灣設一府三縣(臺灣府、諸羅縣、臺灣縣、鳳山縣),隸屬福建省,但以「防亂」為主要考量,採行「消極的統治政策與特殊的行政措施」,使臺灣具有大清帝國邊陲的特色。同時制定了移民的辦法(渡台禁令),阻止臺灣人口快速成長。(二)消極的經營方針1.消極的態度:清廷統治台灣的出發點在預防內亂及外患,因此統治重點以穩固政權為考量。2.缺乏公

4、共建設:不積極為人民的福祉從事建設。這種消極性的態度,在臺灣缺乏公共建設一事上,表現得特別顯著。3.實例:(1)不准臺灣興建城垣:避免萬一叛亂者攻陷城池,據以對抗政府,官軍很難奪回。一直要到18世紀末,經過了林爽文事件以後,清廷才讓臺灣築城。(2)不鼓勵造橋:根據18世紀中葉的一項統計,全臺只有橋樑33座;少修橋樑,可以阻止叛軍快速蔓延,遲滯他們的作戰能力。(3)極少參與水利建設:水利建設是臺灣農業生產的關鍵性要素,但在清代臺灣,政府卻極少參與水利建設,沒有使用公權力來協助發展經濟。19(1)限制生鐵與鐵器輸入臺灣,防止人民私鑄及私藏武器。(一)渡台禁令1.

5、原因:清朝擔心臺灣再度淪為盜賊巢穴或反清復明根據地,遂嚴格限制移民渡臺。2.時間:康熙23年(1684)頒布。3.內容:(1)需政府許可(須申請渡臺證照):內地商民來臺,需原籍地方政府許可,經分巡臺廈兵備道稽查,並由臺灣海防同知審驗批准,嚴禁偷渡。(2)不可攜眷渡臺,已渡臺者不得招致。若在台無妻室產業者,需遣回中國大陸原籍。(3)禁粵民渡臺:因廣東一帶屢為海盜淵藪。(4)不准漢人入山開墾:為防止漢人與原住民聯合叛變,還嚴禁漢人進入「番」地,不准漢人與原住民通婚。4.結果:偷渡入臺仍源源不絕。(1)背景:(a)災荒及人口壓力:鄰近臺灣的閩粵,山多田少,人口稠密

6、。(b)臺灣較易謀生:臺灣當時田土多未開發,且尚有米、糖特產,除自給外尚可銷至大陸牟利。(2)結果:遂不顧清朝禁令,紛紛偷渡入臺。(a)偷渡者源源不絕,造成許多悲劇(如餌魚、種芋等),出現諺語:「唐山過台灣,心肝結歸丸」。(b)熟悉台灣情況的在台官吏,經常上書陳情,請求放寬限制,清廷的政策也就時鬆時緊。5.影響:(1)延遲台灣的開發:清朝治台初期漢人被迫回到大陸原籍者約有十多萬人,約佔台灣漢人人口的一半,造成『人去業荒』的現象。(2)禁止攜眷渡台,造成男女人口比例失衡,產生三種結果:(a)當時有句俗諺:「一個某(妻),卡贏三個天公祖。」反映出娶妻不易的情形,

7、因此演變成後來重聘金及童養媳的現象。(解釋:天公祖:天公,指玉皇大帝,民間信仰中的最高神格。在陽盛陰衰的移民社會,羅漢腳仔要娶到一個「某」(太太),或是被平埔族原住民招贅而有「牽手」,是頗不容易的事。即使是漢人崇信神祇「天公」,在現實中,還不如擁有一個「某」來得實際些。)(b)造成平埔族男子娶不到老婆(番老無妻),由於在台灣的漢人女子人數甚少,許多漢人男子和平埔族女子通婚,造成純種平埔族人口日漸減少,因而出現「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的諺語。(漢人與平埔族通婚的現象)(c)羅漢腳(單身無業男子)充斥,游手好閒,好勇鬥狠,社會治安惡化。l紅柿若出頭,羅漢腳仔目屎流

8、。19(解釋:每當秋風吹起,柿子成熟上市時,這些無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