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881398
大小:1.34 MB
页数:142页
时间:2018-09-22
《伤寒杂病论【成子养生堂】整理.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成子养生堂】宗旨:成其健与子康一经承诺百年相随养生博客:http://chzysht.blog.sohu.com/旺旺:刘吉成QQ:1487703279养生俱乐部:http://shop58353675.taobao.com/《伤寒杂病论》(公元219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简介《伤寒杂病论》序张机序桂林左德序《伤寒杂病论》平脉法第一平脉法第二六气主客第三伤寒例第四杂病例第五温病脉证并治第六伤暑脉证并治第七热病脉证并治第八湿
2、病脉证并治第九伤燥病脉证并治第十伤风病脉证并治第十一寒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辨阳明病脉证并治辨少阳病脉证并治辨太阴病脉证并治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辨厥阴病脉证并治辨霍乱吐利病脉证并治辨痉阴阳易差后病脉证并治辨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辨疟病脉证并治142【成子养生堂】宗旨:成其健与子康一经承诺百年相随养生博客:http://chzysht.blog.sohu.com/旺旺:刘吉成QQ:1487703279养生俱乐部:http://shop58353675.taobao.com/辨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辨咳嗽水饮黄汗历节病
3、脉证并治辨瘀血吐衄下血疮痈病脉证并治辨胸痹病脉证并治辨妇人各病脉证并治附:历代衡量与市秤对照表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简介《伤寒杂病论》是祖国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为东汉张仲景(张机)所著。至今流传有多种版本,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是其中之一种。本书为清代桂林左盛德藏书、桂林已故老中医罗哲初手抄。一九五六年为其子、中医罗继寿献出。本书包括六经辨证、杂病辨证、平脉法,特别是载有六气主客、伤暑病脉证并治、热病脉证并治、湿病脉证并治、伤燥病脉证并治、伤风脉证并治、寒病脉证并治、等篇,对六淫病邪风、寒、暑、湿、燥、热等论述较为详尽,这是本书与其他版本不同之最大特点。
4、同时,书中还列举了许多病例,并保存了大量有效方剂。内容丰富,理、法、方、药连贯紧凑,理论联系实际,至今还是学习中医必循的一本重要医著。值得提出的是,在本书左盛德序中说:其师张绍祖是张仲景的四十六世孙,家藏有世传抄本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为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第十二稿),传给了他,今左氏又传给了罗哲初,即为这本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本书于一九六○年三月曾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深受读者欢迎。由于印数不多,不能满足需要,为应读者之要求,为了更好地挖掘祖国医药学宝贵遗产,使之为中医临床、教学、科研服务,特此再版。原手抄本为直排,现改为横排,药方后的“右×味”,应为“上×
5、味”,为尊重原手抄本而未改。手抄本中的繁体字、异体字,现改用简化字,如“内诸药”改为“纳诸药”、“慄”改为“栗”、“疿 (疹中有车)”改为“痱疹”、“氵啬”改为“涩”等;个别已通用又无简化字的如“鞕”、“疠”、“裩”等字未改;药方中泻心汤类中的“泄”字改为“泻”、“黄蘖”改为“黄柏”、“桃核”改为“桃仁”,加注部分的“劈”字等未改。书中一些重复的药方按手抄本未删。又:原手抄本没有标点,为了便于阅读试加了标点,限于我们的水平,错漏难免。书后附有从秦代至清代历代衡量与市秤对照表,供研究书中主剂剂量时参考。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局中医处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伤寒杂病论》
6、简史142【成子养生堂】宗旨:成其健与子康一经承诺百年相随养生博客:http://chzysht.blog.sohu.com/旺旺:刘吉成QQ:1487703279养生俱乐部:http://shop58353675.taobao.com/公元3世纪初,张仲景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伤寒杂病论》一书。中医所说的伤寒实际上是一切外感病的总称,它包括瘟疫这种传染病。该书成书约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纸张尚未大量使用,印刷术还没有发明的年代,这本书很可能写在竹简上。219年,张仲景去世。失去了作者的庇护,《伤寒杂病论》开始了它在人世间的旅行
7、。在那个年代,书籍的传播只能靠一份份手抄,流传开来十分艰难。时光到了晋朝,《伤寒杂病论》命运中的第一个关键人物出现了。这位名叫王叔和的太医令在偶然的机会中见到了这本书。书已是断简残章,王叔和读着这本断断续续的奇书,兴奋难耐。利用太医令的身份,他全力搜集《伤寒杂病论》的各种抄本,并最终找全了关于伤寒的部分,并加以整理,命名为《伤寒论》。《伤寒论》著论22篇,记述了397条治法,载方113首,总计5万余字,但《伤寒杂病论》中杂病部分没了踪迹。王叔和的功劳,用清代名医徐大椿的话说,就是“苟无叔和,焉有此书”。王叔和与张仲景的渊源颇深,不但为他整理了医书,还为我们
8、留下了最早的关于张仲景的文字记载。王叔和在《脉经》序里说:“夫医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