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雪堂 小考袁氏辈序

卧雪堂 小考袁氏辈序

ID:18861673

大小:87.0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9-20

卧雪堂  小考袁氏辈序_第1页
卧雪堂  小考袁氏辈序_第2页
卧雪堂  小考袁氏辈序_第3页
卧雪堂  小考袁氏辈序_第4页
卧雪堂  小考袁氏辈序_第5页
资源描述:

《卧雪堂 小考袁氏辈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卧雪堂”小考袁氏辈序“卧雪堂”小考“卧雪”典故,出自东汉袁安。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今河南省商水县西北)。祖父良,习《孟氏易》。安少传良学,为人严谨,州里敬重。据《汝南先贤传》载:“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初为县功曹(官名,掌官记录功劳),后累迁太仆、司空、司徒。”后人以此为诗画题材,如:全唐诗二0一黄甫增《酬郑御史秋夜见寄》有“袁公方卧雪,尺素及柴荆。”唐画家周、王维等有《袁安卧雪图》。世代相传,袁安后人因以卧雪为堂号耳。我

2、朱仓袁氏既为卧雪堂,故为袁安之后人,无疑焉。  一九九二年四月  堂忠并记朱仓袁氏世次排行字为1清  2仲  3  4(洪河潭铎)5文6邦7宗8应9成10之11永12天13作14大15经16百17世18均19照20春21堂22青23和24久25守26善27惟28端29本30忠31孝32多33毓34祥35修36齐37重38敦39伦第九次续谱新拟定排行字20个:40家41传42有43纪44方45德46厚47生48栋49梁50仁51义52礼53智54信55平56安57福58寿59长明月清风2012-4-1618:28:23朱仓袁氏历次序谱情况简表  次序  年代      序谱人第一次  万

3、历二十一年(1593)      应荐第二次  乾隆四十四年(1779)        璞第三次  嘉庆十九年(1814)          可纶(木疃)第四次道光十五至二十年(1835-1840)文传(寨子)五奎(围里)经仕(围里)思谦(木疃)思贤(木疃)第五次  光绪二年(1876)丕彭龄(袁黄峪)经陶(围里)思述(木疃)第六次  光绪二十三年(1897)世传(围里)均忠(围里)均望(围里)均(围里)均科(围里)照璜(围里)第七次  民国二十四年(1935)均端(木疃)照宴(围里)第八次  19511962年  百明照密(围里)照轩(围里)照熙(木疃)照岐照统堂纪(木疃)第九次  

4、19901993年  世雪世钧(寨子)世礼(围里)均悦 均(袁黄峪)均慕(七岔河)照岐照统照熙(木疃)照达照柱(庙庄)照循(镇武庙)照礼(西北庄)春雨(金鸡墩)堂纪(木疃)堂忠(围里)一堂 (以上凡没注村名者皆为庙根东朱仓人)应荐祖首次立谱序言始祖清,本海州陇西都新二里人也,元末明初洪武初年,避乱至此。相传为红军赶散,盖当永乐年间山东被剿,遂无居民,因使穿红衣军人分海州民移居于此,此红军之一说也。或又云:红军为红头蝇也,所至之处,人皆疫死,以此流亡矣。又云;红军贼。后二说皆无所考,疑前说为是。家谱亦称家牒或家乘,是封建社会一个姓氏家族的血缘记录,是一个家族的家族史。族谱中所记录的历史事

5、件是可信的。因为它是用口碑和文字记录了这一家族的时人史料。“红蝇赶散”的后面是一段真实的历史。这段“迁海”的历史在作为信史的《明史》中不会记载的,地方志中也很少涉及闭口不谈。而恰恰在族谱中记录了明初东海“迁海”的史实。“红蝇赶散”是洪武初年实行“禁海”和“屯田”双重政策的结果。“红蝇赶散”,民间流传是张士诚失败后被杀,死后变成红头苍蝇,四处乱飞,见人就咬,咬着就死,因而人们大搬家,大移民,躲避这场灾难。“红军赶散”,头上裹着红巾的军队,那正是元末农民大起义,义军头上都裹着红巾,称为“红军”。朱元璋的部队也是如此。“红蝇赶散”、“红军赶散”、“洪军赶散”,都是指朱元璋的头裹红巾的起义军。

6、而它都和张士诚有关。  张士诚是和朱元璋、陈友谅、方国珍前后起家,是参加红巾军反元的义军首领。元至正十二年起于泰州,称诚王,国号大周,纪元天。十七年降元,去国号,二十三年再称吴王。政治中心在平江(今苏州),称东吴。二十七年徐达等破平江,士诚自缢而死。他的地盘最大时南到浙江绍兴,北到山东济宁,西到湖北,东到海。张士诚死后,他的余部逃亡海岛,一方面继续与朱元璋为敌,不肯降明,一方面勾结倭寇,抢掠沿海,扰乱边境。为了断绝大陆内部人员与张士诚残部互通信息,接济粮饷,洪武年间实行了空前的海禁政策。更为甚者,强迁沿海岛屿居民去外地,说是为了防倭,实际是断绝内陆人民与张士诚残部的海上联系。这才有以连

7、云港市海州陇西上所言的“红蝇赶散”。“红蝇赶散”是迁海人民对强迫他们离家的头裹红巾的官军的诅咒,“红军赶散”、“洪军赶散”更是对洪武部队所造成的这一场灾难的客观记录。迁海的移民不仅去了临沭,包括莒县、莒南、郯城、临沂、沂水等地都是他们迁入的地方。(出自百家姓袁)汝南县袁庄村民袁氏后人:很早很早就有这个碑,这个呢是家族碑,这个碑共有二十四派,上十二派是光、龙、希、宗、敬、正、居、文、寅、国、大、明,下十二派是永、立、志、敏、慎、行、福、昌、裕、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