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练习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练习二)

ID:18838227

大小:1.80 M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25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练习二)_第1页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练习二)_第2页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练习二)_第3页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练习二)_第4页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练习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练习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练习二)沙坡是河床底部的一种微地貌类型,一般河流中均有存在。它是流水搬运、沉积作用的一种结果。读图1,回答1~2题。图1某河流沙坡微地貌图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泥沙在缓坡一侧被搬运,在陡坡一侧沉积②泥沙在陡坡一侧被搬运,在缓坡一侧沉积③该河流从左向右流动④该河流从右向左流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若该河流分布在南半球,则能正确表示沙坡脊部走向与河岸位置关系的是(箭头代表河流流向,阴影代表沙波脊部)B河谷①②③④石灰岩花岗岩砂岩大理岩下图为一幅地层分布图。完成3~4题。3.岩层①、②、③按从老到新的正确排序是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

2、②①③4.岩层①、②、③、④中不可能含有化石的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读某区域的植被分布图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据此回答5~7题。5.引起图示区域植被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的变化B.经度位置的变化C.海拔的变化D.海陆位置的变化6.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A.河漫滩B.冲积扇5C.三角洲D.侵蚀平原7.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A.1月B.3月C.7月D.10月读图,回答8—9题:8.若图中所示曲线为某谷地地形剖面图,a、b、c三处岩石年龄关系为a=c>b,下列说法可信的是①剖面处是背斜构造②剖面处是向斜构造③一般中午时,b处高空气压高于a处高空气压④深夜c处

3、常吹山风A.①②   B.③④  C.②④D.①④9.若图中曲线为等高线,且c>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a、b、c、d各点气压最高的d点②若有一条小溪,其流向是b流向d③b、d的相对高度大于a、b的相对高度④b、d处于山脊上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据此回答10--11题:10.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C.海水的堆积作用D.河流的堆积作用11.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①潮流搬运能力增强②渤海下沉迅速增快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④黄河

4、下游段取水量增加⑤中游生态有所恢复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D.②③④读右图,回答:12—13题:12.2007年1月13日,日本北部的千岛群岛东部海底发生8.3级地震。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图中示意该位置的是A.①B.②C.③D.④13.当图中M点地表面正午太阳高度为90°时A.非洲地区为白天B.欧洲地区为黑夜C.拉美地区为黑夜D.南极地区为极昼14.下图中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两岸六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较重的是A.①③⑥B.①④⑤C.①③⑤D.②④⑥5图3是“岩石风化与气候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15.化学风化最强烈的地区是A.

5、甲B.乙C.丙D.丁16.岩石风化程度与气温、降水量的关系是A.岩石风化程度与年均温呈正相关B.岩石风化程度与年均温呈负相关C.岩石风化程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D.岩石风化程度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读右图,回答17-18题。17.剖面线与横切面对应正确的是:A.a-甲B.a-乙C.b—丙D.c-甲18.沿河分布是城市形成的一般规律,有可能最早形成城市的是:A.甲处的底切岸B.乙处的左岸C.丙处的活动岸D.乙处的江心岛科学家在意大利西海岸水面下30m处的一个洞穴中,发现洞底有隆起的灰色石笋。切开石笋的剖面可以看到棕黄色的岩石层和白色的沉积层(海洋微小生物遗体)互相交错。据此回答19~20题。

6、19.该洞穴岩石从成因上讲属于A、沉积岩B、变质岩C、火山岩D、岩浆岩20.从石笋剖面看,下列叙述正确的A.该地区地壳一直处于下沉状态B.该地区地壳一直处于抬升状态C.该地区露出海面一次ks5uD、该地区露出海面两次读下图,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21—22题。高考资源网521.图中各岩石与岩浆之间的转换过程能正确反映地壳物质循环的是A.③④①③    B.③⑤①④③   C.③②④①③   D.②④①⑤22.从地质构造和埋藏条件看,下列各处可能形成相应矿床的是A.①-天然气   B.②-煤炭    C.⑤-大理石   D.⑥-石油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了一处面积约10

7、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类型。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伟硕岩体已被淘蚀得薄如蛋壳。花岗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百米以下。据分析,此处的花岗岩体形成距今不到1亿年,在花岗岩体的外围出露的是距今5亿年至4亿年的沉积岩地层。阅读上述材料。据此回答23—26题:23.造成这种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岩浆活动B.风力沉积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24.关于此处花岗岩与沉积岩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