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834922
大小:82.11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9-25
《成都市十三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成都市“十三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征求意见稿)2017年8月目录前言1第一章现状与形势1第一节“十二五”防灾减灾工作主要成效1第二节“十三五”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势3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5第一节指导思想5第二节基本原则5第三节规划目标7第三章主要任务9第一节推进防灾减灾救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9第二节加强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和监测预警能力建设10第三节加强防御工程建设10第四节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11第五节加强城乡基层综合减灾能力建设11第六节加强防灾减灾文化宣传建设12第七节加快防灾减灾救灾人才队伍建设13第八节加快应急(安全)产业发展14第四章
2、重大工程建设14第一节自然灾害防治13第二节综合防灾减灾救灾16第三节应急(安全)产业17第五章保障措施17第一节加强组织实施17第二节加强资金保障18第三节加强评估监督18前言防灾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城市永续发展。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部署,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贡献减灾力量,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四川省“十三五”防灾减灾规划》和《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
3、要》,制定本规划。本规划是“十三五”期间成都市防灾减灾事业发展的总体方案,是各政府部门指导防灾减灾工作、制定防灾减灾政策、履行防灾减灾公共服务职能、安排防灾减灾重大项目建设与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第一章现状与形势第一节“十二五”防灾减灾工作主要成效“十二五”期间-17-,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客观规律和标准引领防灾减灾事业发展,以客观规律和标准破解防灾减灾领域矛盾和问题,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与能力明显提升,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成功应对“4·20”芦山强烈地震和“7·9”特大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更加
4、完善。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出台文件,明确市减灾委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初步建立防灾减灾救灾长效管理机制。建成全市综合减灾救灾信息系统,形成市、县、乡三级联动救灾指挥系统。──基层防灾减灾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在全国率先出台《社区(村)综合减灾公共信息标识建设规范》(DB510100/T143—2015)等四项地方标准,启动实施社区(村)综合减灾标准化建设工程。建成样本社区23个和首批标准化社区200个。深入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截至“十二五”期末,全市共有28个社区被国家减灾委、民政部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防灾减灾救灾教育宣传深入群众。防灾
5、减灾宣传、培训和演练在社区深入开展,城乡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和硬件设施逐步完善。创建成都综合减灾品牌标识。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在防灾减灾日、国际减灾日向群众免费开放防灾减灾教育宣传基地,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免费滚动播放防灾减灾公益短片,免费向市民发放防灾减灾宣传品及发送公益短信,主动上门向困难群众宣传防灾减灾知识。-17-──防灾减灾交流合作进一步拓展。受邀参加联合国减灾平台大会,荣获联合国减灾署颁发的“灾后重建范例城市”称号。受邀在民政部、外交部、公安部联合举办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大城市紧急救灾研讨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成功举办全球首届防灾减灾市长峰会和2011
6、年第二届世界城市科学发展论坛。成功承办四川省防灾救灾综合大演练。──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明显提升。启动地震宏观观测网建设,在全国首次实现破坏性地震预警。建立山洪地质灾害预测预警系统和防汛预警系统,基本实现市域范围重点部位实时监测。建立地质灾害专职监测员制度和主动预防避让机制,成功预警“7·3”严重内涝、“7·9”特大暴雨、“8·13”龙池虹口、“8·17”银厂沟群发性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安全转移游客和群众。全面建成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开展乡镇预报业务、大城市6小时精细化预报业务、山洪灾害和中小河流洪涝气象风险预警业务,初步实现气象预报预警精细化。第二节“十
7、三五”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的形势当前,成都市正从区域中心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也是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关键时期,面临诸多新形势、新任务与新挑战。-17-──自然灾害风险依然存在。“5·12”汶川特大地震、“4·20”芦山强烈地震和极端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依然存在,自然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和复杂性有所增加,发生局部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洪涝灾害的可能依然存在,山区地质灾害、山洪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城市抵御暴雨甚至大暴雨的能力相对薄弱,存在局部内涝的风险。──城市综合承灾能力有待增强。“两山夹一城”的城市布局已不能满足城市防灾减灾和城市总体发展的需要,亟待优化城
8、市空间结构,重塑城市经济地理,适应城市防灾减灾和永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