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单元课文总结(打印)

1-6单元课文总结(打印)

ID:18821804

大小:10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9-25

1-6单元课文总结(打印)_第1页
1-6单元课文总结(打印)_第2页
1-6单元课文总结(打印)_第3页
1-6单元课文总结(打印)_第4页
资源描述:

《1-6单元课文总结(打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叙述角度n上帝俯瞰——全知视角特点:小说的叙事人就是作者,全知全能,无所不在,绝对控制,什么都为读者安排妥当了。好处:容量丰富,讲述自由,阅读时信息清楚了然,不必让读者劳神费心,苦思冥想。n凡人目光——有限视角特点:小说的叙事人不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作者,而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讲究含蓄,讲究隐藏、留白。好处:能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能动性,主动参与,全心投入,更能体验到阅读的魅力,将读者变为小说的第二作者。叙述人称n第一人称——“我”——有限视角特点:“我”既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好处:真实亲切,拉近小说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不足:只能

2、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是“有限的讲述”。注意:“我”并不等于作者。举例:比如《桥边的老人》中,“我”就无法得知老人此时此地内心的想法,所以就无从描写他的心理活动了。n第三人称——“他”——全知或有限视角特点:叙述人只是故事情节的讲述者,并非故事情节中的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叙述人站在故事我外部,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视角或有限也可无限。好处: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不足:叙述缺乏亲切感,使小说与读者之间产生距离。n有限的全知视角为了克服不同叙述人称各自的缺点,现代小说家摸索出了一种更巧妙的笔法,比如在使用第三人称叙述时,并不采用全知视角

3、,而是故意采用有限视角——叙述者只对某个人物载无所不知,而对其他人物却并不了解,如《桥边的老人》中,尽管一开始也运用第三人称,叙述者却对一切装作不知,这个旁观者与读者差不多,等待着小说中人物的“下一步”。一言以蔽之:两种叙述人称可以巧妙地结合。n“讲述”与“显示”◎关于“讲述”特点:上帝俯瞰全知视角多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者时不时要亮相,“指手画脚”。传统小说多用“讲述”,如: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关于“显示”特点:凡人目光有限视角多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者不肯露面,消失在文字背后。现代小说多用“显示”,如:海明威《桥边的老人》。注意:“讲述”与“显示”在同一篇小说中可两相

4、结合,穿插交替使用。场景场景是小说的最小构成因素,是某一段时间内社会生活的横截面,包括人物、事件和环境。场景描写中“对照法”的作用:1.使小说的场景创作十分成功,显示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瑰丽特色;2.凸显了人物的性格特征;3.为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主题的实现•1、小说的忌讳:“主题鲜明”对于小说而言,“主题鲜明”很难说是一个优点。“主题鲜明”不应该是一个衡量好小说的标准。世界本身就是一个谜,它有许多种解。《老人与海》中的大海的意象既可以理解为人生,也可以理解为具体的困境,它的主题是多疑的。•2、形象大于思想小说通过形象传达思想。主题应包孕于形象中。小说的主要功能是叙事而

5、不是说理,说理是哲学的专职。这并不意味着小说中就无道理可寻。我们从《复活》里看到了灵魂的救赎,从《红与黑》里看到了虚荣和野心,从《老人与海》里看到了不屈于命运。小说更在意主题的模糊多义、充满多种解释的可能性。•3、模糊处理小说步入成熟后,倾向于不做道德判断,悬置作者的主观态度,避免说教。毕竟,小说家只是叙事者,而不是法官,作者应该尊重读者的智慧,相信读者能从他提供的描绘中得出自己的判断,这是艺术的自由。“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衬托圆形人物、推动情节发展、表达作品主题。焦大、刘姥姥、傻大姐都是扁平人物,对于衬托王熙凤等圆形人

6、物,推动情节发展,表现贾府真相,都起了很大作用。在公众场合是威风凛凛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在高衙内面前是他父亲手下的一个高级奴隶;在妻子面前,是情意绵绵的丈夫。不同角色塑造了他烈性如火、柔肠似水而又忍辱负重的复杂性格。因此当高衙内调戏他妻子时,不同的角色促使他作出不同的反应。在《阿Q正传》里,既有属于圆形人物的“阿Q”,也有属于扁平人物的“假洋鬼子”;在《祝福》中,既有祥林嫂这样的圆形人物,又有“善女人”这样的扁平人物。情节的“摇摆”在小说中,作者决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而是让他千折百回,最终才能达到起先设定的终点,这样的情节构造方法就称为“摇摆”。“摇摆”的

7、作用:情节在多次摇摆中,显得简单而丰富,紧张而曲折,进一步拓展主题。结构的“延迟法”为了保持小说的线性结构,作者常常故意“延迟”小说的进展。作者会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就在这样捉迷藏的游戏中,一环扣一环,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这种方法就称为“延迟法”“延迟”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延迟”使得原本紧张激烈的情节节奏舒缓下来,各种其他的人物可以陆续出现,逐步铺开,使故事波澜起伏,更加充分圆满地表现主题。课文要点梳理《桥边的老人》作者: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