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工程建筑毕业论文 探析深基坑施工中的降水技术

工学工程建筑毕业论文 探析深基坑施工中的降水技术

ID:1881590

大小:3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13

工学工程建筑毕业论文 探析深基坑施工中的降水技术_第1页
工学工程建筑毕业论文 探析深基坑施工中的降水技术_第2页
工学工程建筑毕业论文 探析深基坑施工中的降水技术_第3页
工学工程建筑毕业论文 探析深基坑施工中的降水技术_第4页
工学工程建筑毕业论文 探析深基坑施工中的降水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学工程建筑毕业论文 探析深基坑施工中的降水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南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考籍号:XXXXXXXXX姓名:XXX专业:工学工程建筑论文题目:探析深基坑施工中的降水技术指导老师:XXX二〇一一年十二月十日  摘要:结合工程实践,笔者介绍了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了基坑降水处理方案及参数设定,最后,阐述了降止水效应以及降水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实践证明,应用效果良好,有效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深基坑 真空井点降水 止水帷幕 监测    1.工程概况    某小区场地原始地貌单元属珠江冲积阶地,后经人工整平,现场地势平坦。该小区为一综合大楼

2、,共4个塔楼,塔楼15层(裙楼4层),高度为47.00m,占地面积29657.38m2,总建筑面积1168224m2。拟建工程有3层地下室,其负一层建筑面积14638.64m2,负二层建筑面积18796m2,负三层建筑面积7424m2,建筑占地面积14638.64m2,城市广场面积5640m2,建(构)筑物等级为二级,框架结构。  该工程设计地坪绝对标高为35.30m(即相对标高±0.00m,支护设计按照此标高控制),现自然地面标高约为32.65m。基坑开挖底标高:基坑一为-9.60m(即绝对标高25.70m

3、),基坑二为-11.25m(即绝对标高24.05m)。基坑开挖深度:基坑一约为6.95m、基坑二约为8.60m。基坑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    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2.1工程地质条件  该工程场地地形地貌概述为:场地原始地貌单元属珠江冲积阶地,后经人工整平,现地势平坦。地层岩性为:场地基坑开挖深度内埋藏的地层由人工填土、第四系淤积层,第四系残积层,场地内11~25m深处下伏基岩为泥盆系白云质灰岩。场地内各地层的特征自上而下依次描述如下:  ①人工填土(Qm1):褐黄色或褐灰色,杂填土为主,层厚1

4、.20~7.50m。  ②第四系淤积(Q1)含有机质粉质粘土:灰黑色,含少量有机质,稍具腐臭味,摇震无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呈湿—饱和、可塑一软塑状态。层厚0.50~2.9m。  ③粉质粘土:褐黄加灰白色,摇震无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呈稍湿一湿,可塑一硬塑状态,层厚1.50~6.10m。  ④含有机质粉质粘土:灰黑色,含少量有机质,局部含有10%~30%的中细砂,摇震无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呈湿一饱和、可塑一软塑状态,均匀性差。层厚0.40~

5、2.50m。  ⑤中细砂:褐黄色、褐灰色,成分为石英质,混20%~30%粘性土,呈饱和,松散一稍密状态。层厚1.20~8.00m。  ⑥圆砾:褐黄、灰白色,成分为石英质,混10%~30%粘性土及中粗砂,不均匀含少量卵石,呈亚圆形。粒径大小混杂,一般粒径为2~20mm,最大粒径为60mm,饱和,稍密一中密状态。层厚0.80~5.60m。  ⑦第四系残积(Qe1)粉质粘土:棕褐、褐黄色,由白云质灰岩风化残积而成,原岩结构较清晰,含少量岩块及20%~30%砂、砾石,摇震无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呈

6、湿一稍湿、可塑一硬塑状态,在局部接近基岩顶面处呈软塑状态。层厚0.50~11.70m。  ⑧泥盆系(D)中风化(r2)白云质灰岩:为场地内下伏基岩。紫红、灰白、深灰色,矿物成分主要有方解石及白云石构成,细晶结构,厚层状构造,溶蚀裂隙发育,岩心呈块状、长短柱状,属较硬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级。场地内钻孔均钻至该层,揭露厚度3.00~14.00m。    2.2水文地质条件  基坑开挖范围内,勘察场地各钻孔均遇见地下水,地下水类型属上层滞水、潜水和岩溶裂隙水类型。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人工填土、含有机质

7、粉质粘土、粉质粘土中,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水量不大,地下水水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潜水主要赋存于中细砂和圆砾中,其水量大,地层渗透系数约为4.54m/d,水源与珠江有一定联系,且此层全部揭穿,基坑开挖至该层肘极易形成管涌;受大气降水、上层地下水及地表水补给等影响,地下水水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岩溶裂隙水赋存于白云质灰岩⑧中的岩溶裂隙和溶蚀孔洞内,受大气降水、上层地下水和区域地下水补给,其水量大小和补给、排泄受岩石中岩溶裂隙和溶蚀孔洞的发育程度和发育方向控制,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等补给,水量变化大,水位一般较

8、稳定。场地地下水略具承压性,承压水头高度约6m。地下稳定水位埋深0.3~1.8m,相当于标高30.99~32.68m。    3.处理方案及参数设定    本基坑工程以真空井点降水作为主要的降止水方案,并在基坑顶、底分别设截水沟和排水沟,坡面设泄水孔等措施。  本工程基坑一设计基底-9.600m,基坑二设计基底-11.250m,采用二级真空井点降水分。一级降水在基坑开挖完成前进行,二级降止水在基坑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