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信息学院 模电实验六

东南大学信息学院 模电实验六

ID:18787664

大小:570.5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9-23

东南大学信息学院 模电实验六_第1页
东南大学信息学院 模电实验六_第2页
东南大学信息学院 模电实验六_第3页
东南大学信息学院 模电实验六_第4页
东南大学信息学院 模电实验六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南大学信息学院 模电实验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验六多级放大器的频率补偿和反馈实验目的:1、掌握多级放大器的设计,通过仿真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内部核心电路结构;2、掌握多级放大器基本电参数的定义,掌握基本的仿真方法;3、熟悉多级放大器频率补偿的基本方法;4、掌握反馈对放大器的影响。实验内容:1、多级放大器的基本结构及直流工作点设计基本的多级放大器如图6-1所示,主要由偏置电路,输入差分放大器和输出级构成,是构成集成运算放大器核心电路的电路结构之一。其中偏置电路由电阻R1和三极管Q4构成,差分放大器由三极管Q3、NPN差分对管U2以及PNP差分对管U1构成,输出级由三极管Q2和PNP差分对管U3构

2、成。图6-1.基本的多级放大器实验任务:①若输入信号的直流电压为2V,通过仿真得到图6-1中节点1,节点2,和节点3的直流工作点电压;V1(V)V2(V)V3(V)14.4295614.429588.38849②若输出级的PNP管只采用差分对管U3中的一只管子,则放大器的输出直流电压为多少?结合仿真结果给出U3中采用两只管子的原因。V1(V)V2(V)V3(V)14.4122214.429587.07073原因:将①和②对比后可以发现,V3的数值产生明显的变化。U3之所以采用两只管子,是因为这样可以增大输出电压,是工作点更稳定,提高直流工作点。2、

3、多级放大器的基本电参数仿真实验任务:①差模增益及放大器带宽将输入信号V2和V3的直流电压设置为2V,AC输入幅度都设置为0.5V,相位相差180。,采用AC分析得到电路的低频差模增益AvdI,并提交输出电压V(3)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仿真结果图;在幅频特性曲线中标注出电路的-3dB带宽,即上限频率fH;在相频特性曲线中标注出0dB处的相位。答:低频差模增益AvdI=99.4103dB;电压V(3)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仿真结果图:由仿真图:上限频率fH=1.3248kHz;0dB处的相位=159.0916。②共模增益将输入信号V2和V3的直流电压设置

4、为2V,AC输入幅度都设置为0.5V,相位相同,采用AC分析得到电路的低频共模增益AVC,结合①中的仿真结果得到电路的共模抑制比KCMR,并提交幅频特性仿真结果图。答:低频共模增益AVC=-12.6382dB;共模抑制比KCMR=200.61648。幅频特性仿真结果图:③差模输入阻抗将输入信号V2和V3的直流电压设置为2V,AC输入幅度都设置为0.5V,相位相差180。,进行AC分析,采用表达式Rid=V(5)/I(V2)+V(6)/I(V3)得到差模输入阻抗Rid,请提交Rid随频率变化的曲线图,并在图上标记出100Hz处的阻抗值。答:100Hz

5、时的阻抗值=53.6175kΩ。Rid随频率变化的曲线图:④输出阻抗按照图6-2所示,在放大器输出端加隔直流电容C1和电压源V4,将V2和V3的直流电压设置为2V,AC幅度设置为0,将V4的AC幅度设置为1,进行AC分析,采用与输入阻抗类似的计算方法,得到电路的输出阻抗R0随频率的变化曲线,并标注出100Hz处的阻抗值。图6-2.多级放大器输出阻抗仿真电路答:100Hz时的输出阻抗值=32.6843kΩ。R0随频率的变化曲线:思考:若放大器输出电压信号激励后级放大器,根据仿真得到的结果,后级放大器的输入阻抗至少为多少才能忽略负载的影响?若后级放大器

6、输入阻抗较低,采取什么措施可以提高放大器的驱动能力?答:后级放大器的输入阻抗至少为326.8kΩ时,才能忽略负载的影响。在放大器输出端负载并联一个小电阻,以减小输出阻抗。2、多级放大器的频率补偿作为放大器使用时,图6-1所示电路一般都要外加负反馈。若放大器内部能够实现全补偿,外部电路可以灵活的施加负反馈,避免振荡的反生,即要求放大器单位增益处的相位不低于-135。。为此,需要对电路进行频率补偿。实验任务:①简单电容补偿按照图6-1所示电路,将输入信号V2和V3的直流电压设置为2V,AC输入幅度都设置为0.5V,相位相差180。,根据电路分析并结合A

7、C仿真结果找出电路主极点位置,并采用简单电容补偿方法进行频率补偿,通过仿真得到最小补偿电容值,使得单位增益处相位不低于-135。,提交补偿后V(3)的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并标注出上限频率fH和增益为0dB时的相位。答:最小补偿电容C1=3.35uF。补偿后V(3)的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②密勒补偿按照图6-3所示电路,对电路进行密勒补偿,其中Q1和Q5构成补偿支路的电压跟随器。将输入信号V2和V3的直流电压设置为2V,AC输入幅度都设置为0.5V,相位相差180。,进行AC仿真分析,通过仿真得到最小补偿电容值,使得输出电压V(3)在单

8、位增益处相位不低于-135。,提交补偿后V(3)的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并标注出上限频率fH和增益为0dB时的相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