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760382
大小:4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9-22
《课题《蟋蟀的住宅》》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题:《蟋蟀的住宅》科目:小学语文教学对象:小学生课时:2提供者:张学坤单位:亳州市夏侯小学一、教学内容分析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从小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将使他们终生受益。本课就是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的一组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文章。《蟋蟀的住宅描写》的是我们身边非常熟悉的一个小动物——蛐蛐,它是怎样建造自己的住宅的。这篇课文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选编本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二是体会作者是怎样
2、运用有趣的语言来表达的。二、教学目标1、读准、读通课文,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积累文中好词佳句。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3、体会作者运用生物形象的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在本单元已经学习过《古诗两首》和《爬山虎的脚》这两篇课文,已经认识到,在生活中,逐步养成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发现大自然的奥秘。这篇课文描写说明的对象是蟋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蛐蛐,学生对这种小昆虫还是比较熟悉的,不过,学生对它的叫声并不陌生,尤其在夏天,每天夜深人静,在庭院乘凉的时候,我们都能听到它那熟悉的歌唱,但是说
3、到他怎样建造自己的住宅,可能学生就不清楚了,不过这倒能调到起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重视学生对课文的充分朗读。2、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培养。3、要求学生在文本总计与理解中结合特定的上下文语境去理解、把握重点生词的学习。4、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善于激励学生,使其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重点:通过充分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段的阅读理解,引导学生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2、难点:学生对于文中个别生词的理解有一定难度。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4、设计意图朗读课文对学生的具体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能正确、比较流利地朗读课文。朗读课文,标注生字。然后通过字典查出生字的正确读音。初读课文,学生会遇到生字,自己通过查字典解决。让他们自己查字典旨在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自主理解文中生词。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知课文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阅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蟋蟀在建造自己的住宅时,在选址上有什么特别要求,进而理解“随遇而安”这个成语的含义。2、阅读第五、六自然段思考:蟋蟀的住宅外部和内部各有什么特点?3、阅
5、读第七—九自然段思考:蟋蟀是怎样建造自己的住宅的?蟋蟀的住宅是一次就建好吗?蟋蟀建造住宅要花费多长时间的工期?为什么建造这么长时间?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过程中,会出现倦怠不认真阅读的情况,为此可以不断变换阅读方式,或坐着读,或站立读,或自读,或对读,或群读,或带着问题和一些要求去朗读。学生在自主阅读与思考环节,要边阅读边思考,同时在文中做相关标注。学生充分、反复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去认读生字,进而为读通语句、理解文本挡清障碍。学生在充分、反复朗读课文中,去总体感知、熟悉、理解课文内容,为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文本信息支持。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课
6、文,可以让学生养成阅读思考的习惯,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同时带着问题去阅读也有利于学生深层次地理解课文。阅读、感知、理解、思考构成阅读教学的主要构件,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阅读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阅读教学各个环节都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引导,即时点评,给予学生星级奖励 学生在合作探究环节,必须要求学生在充朗读、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在小组内,与组内其他成员交流自己的看法与见解。谨防个别学生抄袭别人想法,“人云亦云、随声附和”现象出现。让学生敢于阐述自己的个性见解,并且我们要充分
7、尊重和理解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想法,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发表自己看法的课堂环境。教会学生有序参与课堂展示,让学生懂得遵守规则。 组织学生有序参与课堂展示活动 学生在展示环节,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举手参与展示,要勇于阐述自己的想法。为此老师要适时给予激励性评价。学生在展示阶段,学生在参与展示自己的想法时可能会出现混乱、无序的局面。为此要求学生坐端正,发言先举手,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展示环节,有的学生自己所想可能会受其他同学的影响,为此,要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真实、独特的见解,切莫人云亦云,随声附和。 一句口头的鼓励与表扬,一个会意的微笑与点头,一种善解人意的
8、理解与包容,一句中肯的认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