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引流护理课件

脑室引流护理课件

ID:18759701

大小:520.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9-22

脑室引流护理课件_第1页
脑室引流护理课件_第2页
脑室引流护理课件_第3页
脑室引流护理课件_第4页
脑室引流护理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脑室引流护理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脑室外引流管的护理定义定义:脑室引流术是经颅骨钻孔或椎孔穿刺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从而降低颅内压的一种治疗和急救措施。目的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的颅内高压危急状态各种原因引起的脑室内出血颅内感染经脑室注药冲洗颅内肿瘤合并颅内高压症状患者,可行脑室引流术,降低颅内压颅腔内容物脑组织占80%以上(1150-1350ML)脑脊液10%150ML血液颅内容积1400-1500ML脑脊液作用脑脊液存在于脑室及蛛网膜下隙内的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包围并支持着整个脑及脊髓,有效的使脑的重量作用减至1╱6,对外伤起一定的保护作用。对清除代谢产物及炎性渗出物起着重要作用。脑脊液的生理脑脊

2、液是一个活水系统,为营养物质和电解质的交换场所。其内含有激素与神经传导物质。脑脊液平均每小时产生20ml,每天产生500ml,但循环在脑内的脑脊液只有150ml,每天多出来的350ml会自静脉吸收回心脏或排出去。脑脊液的循环脑脊液主要由脑室脉络丛产生,少量由室管膜上皮和毛细血管产生。由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经室间孔流至第三脑室,与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中脑水管流入第四脑室,再汇合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一起经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两个外侧孔流入蛛网膜下隙,然后,脑脊液再沿蛛网膜下隙流向大脑背面,经蛛网膜粒渗透到硬脑膜窦(主要是上矢状窦)内,回流入血液中颅内压颅腔内容物

3、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正常值:成人0.69~1.96kpa(70~200mmh20)儿童0.49~0.98kpa(50~100mmh20)脑室引流管的护理脑室引流高度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观察引流物性状拔管护理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引流速度及量的控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保持病室环境清洁,清扫时采用湿式清扫。更换引流袋及倾倒引流液时应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脑脊液逆流回脑室,禁止在引流管上穿刺以免造成污染。准确记录引流量,在倾倒引流液前后对引流袋口进行严格消毒。我科原则上不是每日更换引流袋,以减少人为操作而并发的感染。在必要时由医生更换引流袋。脑室引流高度成人1O~15cm1儿童5~10cm

4、2平卧位以外耳道为水平面3侧卧位以正中矢状面为水平4引流速度及量的控制切忌引流过快过多,若患者出现低颅压性头痛、恶心、呕吐,应抬高引流管位置或暂时夹闭引流管以控制引流量。引流量不超过500NL/24H观察引流物性状正常脑脊液无色透明,无沉淀。术后1-2d脑脊液可略带血性,以后转为淡血性.术后脑脊液中有大量鲜血,或脑脊液颜色逐渐加深,并出现血压波动,提示有脑室出血。发现脑脊液混浊,呈毛玻璃状或有絮状物,并且临床出现高热,呕吐,抽搐等症状,及时送检脑脊液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打折。在给患者翻身、治疗及护理操作时,动作要轻柔缓慢,夹闭并妥善固定好引流管,避免牵拉引流管

5、,防止引流管脱落及气体进入。拔管护理一般术后3-4d,脑水肿期将过,颅内压已逐渐降低,应及早拔除引流管,最长不超过7d。拔管前1d,可试行夹闭引流管,以便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颅内压是否升高拔管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的变化,如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高的症状,及时通知医生。脑室引流管引流不畅原因1.脑内压低于1.18-1.47kpa证实办法:降低引流袋观察有无脑脊液流出2.引流管放置过深过长、折曲对照CT将引流管缓慢向外抽出至有脑脊液流出3.管口吸附于脑室壁:将引流管轻轻旋转,使管口离开脑室壁4.脑组织、血凝块堵塞注射器轻轻外抽5.必要时更换引流管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管

6、高度的改变,引流管中脑脊液液面会随着高度的改变而改变。病人咳嗽,打喷嚏等使引流加速或见液面快速波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