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刑法修正案(八)》关于老年人犯罪立法的解读与思考1万

对《刑法修正案(八)》关于老年人犯罪立法的解读与思考1万

ID:18748128

大小:65.29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9-21

对《刑法修正案(八)》关于老年人犯罪立法的解读与思考1万_第1页
对《刑法修正案(八)》关于老年人犯罪立法的解读与思考1万_第2页
对《刑法修正案(八)》关于老年人犯罪立法的解读与思考1万_第3页
对《刑法修正案(八)》关于老年人犯罪立法的解读与思考1万_第4页
对《刑法修正案(八)》关于老年人犯罪立法的解读与思考1万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刑法修正案(八)》关于老年人犯罪立法的解读与思考1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刑法修正案(八)》关于老年人犯罪立法的解读与思考摘要:在本体论上,法之为法在于它是正当的,是合乎人性要求以及社会发展的,即立法权的来源是否正当,特别是立法权的行使是否正当,决定着一种社会规范是否为“法”。由于任何一种文化体系都存在着一定的模糊区域,而根据“法”的人性化以及法本体论上判断一种规范是否“恶”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尤其是对于作为犯罪主体的老人而言。老年人作为特殊的刑事责任主体,由于其年龄上所产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的特殊性,其刑事责任按理应该与一般刑事责任主体有所区别。针对老人犯罪归因,《刑法修正案(八)

2、》的修订可谓是文明进步的表现,其所秉持的刑法理念是我国刑法改革的一大要点。但受制于社会多种因素,《刑法修正案(八)》仍然体现出其不足。本文立足于老年人犯罪生理及心理特点,结合古今中外对于老人罪犯的从宽处罚的人性化法制规定,提出了《刑法修正案(八)》中老年人犯罪规定的不足表现所在,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老年人犯罪立法提出了一些看法。文章先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出发,追究人类刑法的社会根源以及其功能,分析外国对于老人罪犯的惩戒宽赦条例以及古代中国对于老人罪犯年龄以及施刑规定,指出《刑法修正案(八)》之留白处,最后提出规范老

3、年人立法的方向。关键词:刑法;老年人;犯罪;立法II目录绪论1一、老年人犯罪概述1(一)老年人犯罪含义1(二)老年人犯罪原因21、主观原因22、客观原因3(三)老年人犯罪特点31、犯罪率低32、手段暴力性低43、犯罪类型多样,性别有差异44、犯罪手段简单4(四)中国古代有关老年人犯罪的规定4(五)国外有关老年人犯罪的有关规定5二、《刑法修正案(八)》有关老年人犯罪的规定和争议6(一)《刑法修正案(八)》有关老年人犯罪的规定6(二)《刑法修正案(八)》有关老年人犯罪规定的争议6三、老年人犯罪立法的不足之处7(一)关

4、于死刑适用具体标准不明确7(二)不适用累犯的立法空白7四、老年人犯罪立法不足的对策分析7(一)进一步明确对老年人适用死刑标准7(二)扩大老年人犯罪量刑从宽的范围8参考文献10致谢10II绪论:自七十年代以来,老年人犯罪心理学的机制问题已被关注。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对物质条件的不断提高以及精神需要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犯罪心理学应用于对老年人身心意向的研究已经不断地得到广泛的注意。80年代以后,老年人犯罪心理学模式对于老年人身心意向方面的犯罪动机研究已成为应用心理学研究的热门课题,并出现了很多的成果。近几年来,

5、随着时代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化的不断丰富,与心理过程相联系的老年人犯罪心理学应用于人的老年人身心意识方面已成为心理学的对于老年人犯罪动机的研究热门课题,对老年人犯罪心理学的神经心理机制研究也不断地有新的应用发展。因此,立足于当今我国国情,我们有必要研究这一热点问题。本文就是以《刑法修正案(八)》中关于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理的有关规定为研究对象,结合这一时代背景,进行利弊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对于如何将这一规定进一步细化,真正得到落实,提出合理化建议。一、老年人犯罪概述(一)老年人犯罪含义16《刑法修正案(八)》对已

6、满75周岁的老年人故意犯罪进行了规定。按照规定,年满75周岁犯罪的老年人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已经满了75周岁的老年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另外,对于这些规定《宽严相济意见》第21条也作了相应的解释,那就是对于老年人犯罪定型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其犯罪的动机和目的,犯罪的过程以及犯罪的后果,还有犯罪后的悔罪表现等。还需要并结合其人身所处的危险性和分析其再犯可能性来进行酌情从宽处罚。对于一些由于老年人无知而造成的犯罪,如果能够以灵活的方式来对待,那么无疑会给了这个老年人以信任其能够造福社会的信心,让其能够与

7、其他人一样接受平等的教育、享受同等的社会权利,并能够履行社会的责任,那么就能够减轻了他对于法律的对抗性。我们都知道,当一个人对于法律有对抗性的时候,有可能他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祸害而造成社会的不和谐不稳定。(二)老年人犯罪原因导致老年人犯罪的原因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在于其已幕老年时的心理发展特点,客观原因在于其所处的客观环境所以滋生其心理需要的条件。主要表现在:1、主观原因(1)老年人心理上的不稳定性。16老年人处于老人期、老人初期阶段,神经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其认识、感情和意志上的变化,让他们变得容

8、易兴奋、容易冲动、容易感情用事,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一旦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他们就容易陷入垂暮危机。如果在某些方面出现社会化障碍,这种危机就可能演化成犯罪危机。(2)不健康的“需要”观念。同一种需要,可以选择几种不同的方式予以满足,因而既可能导致建设性行为,也可能导致破坏性行为。为满足自我表现(能力、品德)的需要,有人扎扎实实,钻研苦干,发挥才干;有人察言观色,哗众取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