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icu的建设与安全管理

医学icu的建设与安全管理

ID:18745851

大小:2.14 MB

页数:101页

时间:2018-09-22

医学icu的建设与安全管理_第1页
医学icu的建设与安全管理_第2页
医学icu的建设与安全管理_第3页
医学icu的建设与安全管理_第4页
医学icu的建设与安全管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学icu的建设与安全管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ICU的建设与安全管理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ICU秦莉logo危重症医学的发展概述1854~1856年著名的克里米亚战争,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将重症伤员集中加强救治护理,使伤员死亡率由42%下降至2%,形成了ICU的雏形。1923年,美国,神经外科术后icu1942年,波士顿麻省总医院,外科icu,收治大批大火烧伤病人1951年,美国,心脏术后icu2急危重症医学的发展概述我国台湾、香港60年建ICU301医院79年建ICU协和医院80年我院94年评审建CCU,2000年6月建ICU差距巨大1980年中国成立危重病急救医学会筹委会1989年我国卫生部颁发医院

2、评审标准将是否建立ICU作为医院等级的评审标准3急危重症医学的发展概述ICU是西方文化的产物,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作为现代化医院的标志,越来越多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医院已经建立或准备建立综合性ICU。ICU是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利用高科技现代化医疗设备,对危重病人进行集中监测,强化治疗的一种特殊场所。各种先进技术在监测和治疗中交汇,构成了ICU一大特色。目前我国三级医院和大部分二级医院相继建立ICU危重病急救医学医教研工作全面展开4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建立,它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急诊急救医学模式:包括院前急救—院内急诊

3、科诊治—ICU或专科监护病房救治形成一个完整体系。1983年,卫生部颁布了《城市医院急诊科建立方案》,全国各大中城市医院相继成立急诊科。80年代,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等地正式成立急救中心,并配备医生、护士等医务人员,向专业化、系列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5生命链6院前急救院前急救指对遭受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员在到达医院之前由医护人员或目击者进行的紧急救护,包括现场紧急抢救和转运途中安全监护至医院的过程。院前急救作为EMSS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明显降低突发伤病员的死亡率,是社会的一项任务,也是社会的一项公益事业。特别是灾难事故时,常需要政

4、府、军队、公安、消防、交通、卫生等各界力量积极参与救护,因此院前急救得水平反应力、了一个国家的组织管理、医疗水平及公共福利的综合能力。如刚刚发生的雪灾、汶川地震等7院前急救200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两名选手出现猝死,但现场的中国观众却没人能够进行有效的急救,当医院急救人员到达现场的时候,两位选手已经丧失了最佳的抢救时机,最终死亡.这一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中国人的急救知识、技术特别是心肺复苏技术急需普及、提高.8院前急救据资料统计,因多发伤死亡的患者,50%死于创伤现场,30%死于创伤早期,只有20%死于创伤后期的并发症,说明时间就是生命。我们心内科墙壁

5、宣传牌: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救命的黄金时间:有作者用于描述具体伤病的抢救时间窗,它没有具体明确的时间段,仅仅是指当个体伤员受到伤病致命性打击后,能够经过恰当的救治而挽救其生命的机会。9院前急救1986年7月政府发布《关于加强急救和提高应急能力》的通知1987年,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1995年4月卫生部发布《灾难事故医疗救援工作管理办法》2004年5月卫生部《关于加强院前急救网络建设及120特服号码管理的通知》10院前急救的组织形式:七种模式广州模式:由急救通讯指挥中心负责全市急救工作的总调度,以若干医院的急诊科为相对独立的急救单位,按医院的专科

6、性质分科负责急救的模式。是我国采用此种模式的唯一城市,故称“广州模式”重庆模式:附属于一所综合医院的院前急救模式。以重庆市为代表。该模式具有强大的急救中心,拥有现代化的急救设备和救护车,经院前急救后转送到附近和自己的附属医院,借助综合医院的优势,扩大了院前急救的范围,形成了院前急救、医疗监护运送、院内急救、重症监护等完整的急救医疗体系。11急救半径与反应时间要求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元所执行院前急救服务区域的半径,它代表院前急救服务范围的最长直线辐射距离,缩小急救半径是急救单元快速到达现场的重要条件之一,城区急救半径≤5km反应时间是急救中心(站)调度室接到呼救

7、电话至急救车到达现场所需时间。平均反应时间指区域内每次反应时间的平均值,反应时间的长短是判断院前急救服务功能的综合指标之一,市区要求15min以内,条件好的区域要在10min以内,郊区要求30min以内。12院前急救服务系统设置与要求一个拥有30万人口以上的区域应该设置一个院前急救中心(站)急救车数量配置标准:5~10万人口配一辆救护车救护车与医护配编比1:5救护车与驾驶员配编比1:5运转良好的急救网络应达指标:城区急救半径≤5km,平均急救反应时间≤15min,监护型救护车≥3辆,危重患者医疗处理率100%,急救途中死亡率≤1%,医疗责任发生率0,心脏骤停

8、现场复苏率≥5%,急救设备完好率100%,患者对急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