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习题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

ID:18740430

大小:2.22 MB

页数:71页

时间:2018-09-22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_第1页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_第2页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_第3页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_第4页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动控制原理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自动控制原理习题及其解答第一章(略)第二章例2-1弹簧,阻尼器串并联系统如图2-1示,系统为无质量模型,试建立系统的运动方程。解:(1)设输入为yr,输出为y0。弹簧与阻尼器并联平行移动。(2)列写原始方程式,由于无质量按受力平衡方程,各处任何时刻,均满足,则对于A点有其中,Ff为阻尼摩擦力,FK1,FK2为弹性恢复力。(3)写中间变量关系式(4)消中间变量得(5)化标准形其中:为时间常数,单位[秒]。为传递函数,无量纲。例2-2已知单摆系统的运动如图2-2示。(1)写出运动方程式(2)求取线性化方程解:(1)设输入外

2、作用力为零,输出为摆角q,摆球质量为m。(2)由牛顿定律写原始方程。图2-2单摆运动其中,l为摆长,lq为运动弧长,h为空气阻力。(3)写中间变量关系式式中,α为空气阻力系数为运动线速度。(4)消中间变量得运动方程式(2-1)此方程为二阶非线性齐次方程。(5)线性化由前可知,在q=0的附近,非线性函数sinq≈q,故代入式(2-1)可得线性化方程为例2-3已知机械旋转系统如图2-3所示,试列出系统运动方程。图2-3机械旋转系统解:(1)设输入量作用力矩Mf,输出为旋转角速度w。(2)列写运动方程式式中,fw为阻尼力矩,

3、其大小与转速成正比。(3)整理成标准形为此为一阶线性微分方程,若输出变量改为q,则由于代入方程得二阶线性微分方程式例2-4设有一个倒立摆安装在马达传动车上。如图2-4所示。图2-4倒立摆系统倒立摆是不稳定的,如果没有适当的控制力作用在它上面,它将随时可能向任何方向倾倒,这里只考虑二维问题,即认为倒立摆只在图2-65所示平面内运动。控制力u作用于小车上。假设摆杆的重心位于其几何中心A。试求该系统的运动方程式。解:(1)设输入为作用力u,输出为摆角q。(2)写原始方程式,设摆杆重心A的坐标为(XA,yA)于是XA=X+ls

4、inqXy=lcosq画出系统隔离体受力图如图2-5所示。图2-5隔离体受力图摆杆围绕重心A点转动方程为:(2-2)式中,J为摆杆围绕重心A的转动惯量。摆杆重心A沿X轴方向运动方程为:即(2-3)摆杆重心A沿y轴方向运动方程为:即小车沿x轴方向运动方程为:方程(2-2),方程(2-3)为车载倒立摆系统运动方程组。因为含有sinq和cosq项,所以为非线性微分方程组。中间变量不易相消。(3)当q很小时,可对方程组线性化,由sinq≈q,同理可得到cos≈1则方程式(2-2)式(2-3)可用线性化方程表示为:用的算子符号将

5、以上方程组写成代数形式,消掉中间变量V、H、X得将微分算子还原后得此为二阶线性化偏量微分方程。例2-5RC无源网络电路图如图2-6所示,试采用复数阻抗法画出系统结构图,并求传递函数Uc(s)/Ur(s)。图2-6RC无源网络解:在线性电路的计算中,引入了复阻抗的概念,则电压、电流、复阻抗之间的关系,满足广义的欧姆定律。即:如果二端元件是电阻R、电容C或电感L,则复阻抗Z(s)分别是R、1/Cs或Ls。(1)用复阻抗写电路方程式:(2)将以上四式用方框图表示,并相互连接即得RC网络结构图,见图2-6(a)。(3)用结构图

6、化简法求传递函数的过程见图2-6(c)、(d)、(e)。(a)(b)(c)(d)图2-6RC无源网络结构图(1)用梅逊公式直接由图2-6(b)写出传递函数Uc(s)/Ur(s)。独立回路有三个:回路相互不接触的情况只有L1和L2两个回路。则由上式可写出特征式为:通向前路只有一条由于G1与所有回路L1,L2,L3都有公共支路,属于相互有接触,则余子式为Δ1=1代入梅逊公式得传递函数图2-8PI调节器例2-6有源网络如图2-7所示,试用复阻抗法求网络传递函数,并根据求得的结果,直接用于图2-8所示PI调节器,写出传递函数。

7、图2-7有源网络解:图2-7中Zi和Zf表示运算放大器外部电路中输入支路和反馈支路复阻抗,假设A点为虚地,即UA≈0,运算放大器输入阻抗很大,可略去输入电流,于是:I1=I2则有:故传递函数为(2-4)对于由运算放大器构成的调节器,式(2-4)可看作计算传递函数的一般公式,对于图2-8所示PI调节器,有故例2-7求下列微分方程的时域解x(t)。已知。解:对方程两端取拉氏变换为:代入初始条件得到解出X(s)为:反变换得时域解为:图2-10系统结构图的简化图2-9系统结构图例2-8已知系统结构图如图2-9所示,试用化简法求

8、传递函数C(s)/R(s)。解:(1)首先将含有G2的前向通路上的分支点前移,移到下面的回环之外。如图2-10(a)所示。(2)将反馈环和并连部分用代数方法化简,得图2-10(b)。(3)最后将两个方框串联相乘得图2-10(c)。例2-9已知系统结构图如图2-11所示,试用化简法求传递函数C(s)/R(s)。图2-11系统结构图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