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738911
大小:510.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9-18
《第五章构材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五章 構材設計5.1一般規定5.1.1應力計算 各構材之斷面應力,應小於第4.3節至4.6節規定之容許應力值。5.1.2剛性檢討 設計結構物各構材及接合部時,其受力後之變形不得妨礙建築物使用性。5.1.3結構物之增強 在考量結構設計之假設條件、製造及施工狀況、材料缺點、劣化等因素時,結構物構材及接合部必要時得予增強之。【解說】1.由結構計算所得各構材之應力最大值(及),皆不得大於相對應之長期與短期容許應力(及),即:2.構材與接合部除強度上需滿足安全性外,尚需避免因剛性不足引致之使用性障礙,例如樓板梁振動過大引起之不適感或作業障礙
2、、門窗等開關之障礙、天花粉飾材之龜裂等,故剛性或撓度之計算檢討乃為必要。3.在設計風力或地震力作用下,各構材之應力將有可能達到比例限度,屆時變形量將劇增,應力之容許餘裕不多,故需注意因計算上之誤差或其他考慮不周而引起這類之問題。另外,如木材腐朽等可能發生之劣化現象亦需考慮,尤其是重要之結構體,應以增加斷面來因應。5.2受拉構材5.2.1斷面設計 受拉構材之斷面積依(5.1)式計算(5.1)式中 N:設計用軸拉力(kgf); Ae:依5.2.2節規定之有效淨斷面積(cm2); ft:容許拉應力(kgf/cm2)。5.2.2有效淨斷
3、面積1.受拉構材之有效淨斷面積,應由全斷面積中扣除斷面欠缺總和(包含切口、孔洞、榫槽及螺栓、接合圈等接合器所產生之斷面欠缺),對應各欠缺狀況採取適當之折減值。2.受拉構材之斷面欠缺總和應在全斷面積之1/4以下。5.2.3注意事項 在受拉構材材端之接合部,應檢討木材之剪斷、劈裂等安全性。【解說】(一)斷面計算木材之節、構材中所設之切口或孔洞等,致使斷面欠缺、偏心,使其在拉力作用下,構材之強度減低,故有效斷面積之計算有其必要。(二)有效斷面積之計算(1)切口在木材邊緣形成切口時,會引起應力偏心,軸向拉伸強度會顯著降低。切口處之有效淨斷面積A
4、e,依(5.2)式求出(參考圖5.2-1)。Ae=b(h-h¢)×0.5 (5.2)圖5.2-1切口斷面(2)開孔受拉構材中央部位存有如圖5.2-2所示圓孔時,其有效淨斷面積Ae,依(5.3)式求出。但圓孔位置由中央部位偏向構材邊緣時,其有效淨斷面應再予折減。 (5.3)圖5.2-2受拉構材之圓孔(三)設計木材之拉力接合時,應使應力能完全傳遞及確保必要之剛性。木材中年輪之傾斜、節或乾裂等存在時,其強度及安全性會降低。圖5.2-3所示之接合部,因會受偏心應力作用,可取充分之餘長,以墊木與輔助螺栓加固之即可。圖5.
5、2-3受拉構材之材端加固範例5.3受壓構材5.3.1斷面設計 受壓構材之斷面設計,其挫屈應依5.3.2及5.3.3節之方法檢核;端部與其它構材接觸面之部分受壓(壓陷)應依5.3.4節計算。【解說】 針對受壓構材,其對於挫屈之安全性檢核應屬必要;在長期持續載重作用下之潛變,於設計時應核算之;另外,與其他構材正交之接合部,接觸面構材之部分壓陷亦需檢討。5.3.2單一受壓構材(1)承受軸方向中心載重之單一受壓構材,其斷面依下式計算N/Ag≦fk (5.4)式中 N:設計用軸壓力(kgf); Ag:全斷面積(cm2);
6、 fk:容許挫屈應力(kgf/cm2)。(2)容許挫屈應力fk(a)容許挫屈應力fk值依(5.5)式計算fk=ηfc(5.5)式中 η:挫屈折減係數; fc:容許壓應力(kgf/cm2)。挫屈折減係數η與構材細長比λ有關,依下式計算λ≦30η=130<λ≦100η=1.3-0.01λ (5.6)100<λη=3000/λ2 (b)λ在100以上,由實驗求得彈性模數時,短期容許挫屈應力Sfk依下式求之Sfk=π2E/λ2(5.7)式中 E:設計用彈性模數(kgf/cm2); 對於各個材料進行試驗時E=2/3E0,
7、 抽樣試驗時E=1/2E0,E0為實驗求出之彈性模數。(3)細長比受壓構材之細長比λ依下式計算,但λ在150以下。 (5.8)i=矩形斷面構材 =D/4.0圓形斷面構材式中 λ:受壓構材之細長比;:(4)項所示之挫屈長度(cm);i:挫屈方向之斷面迴轉半徑(cm);I:挫屈方向對總斷面積之斷面慣性矩(cm4);A:總斷面積(cm2);h:矩形斷面在挫屈方向之厚度(深)(cm);D:圓形斷面之直徑(cm)。(4)挫屈長度受壓構材之挫屈長度,依構材長度及材端狀況而定。(a)構材兩端不會移動,且材端可視為鉸支承時,其挫屈長度與
8、構材長度相等。(b)構材材端會移動,或構材變形受束制,或材端迴轉受束制時,視其狀況將挫屈長度予以增加或減小。(c)一般情形可依下列方式計算(i)柱構材取主要構架間之中心距離。(ii)桁架構材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