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与大都市圈圈层重构

长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与大都市圈圈层重构

ID:18731778

大小:392.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9-21

长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与大都市圈圈层重构_第1页
长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与大都市圈圈层重构_第2页
长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与大都市圈圈层重构_第3页
长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与大都市圈圈层重构_第4页
长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与大都市圈圈层重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长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与大都市圈圈层重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江三角洲城市化发展与大都市圈圈层重构(上)2006-6-20   近几十年全球化生产与贸易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新的国际劳动分工发展。全球尺度分工体系的形成和深化,使得人流、物流、资本流及信息流在各城市节点的流返更加频繁,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城市空间形态和区域城镇体系的变化,新的城市空间组织正在形成并表现出了新的模式。自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提出都市带(megalopolis)的概念后,我国学者周一星提出都市连绵区(MetropolitanInterlockingResion,简称MIR)的概念,而美国学者斯科特又提出全球城市区域的概念,这些概念的出现反映了巨型城市空间的崛起已

2、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一个显著特点。  作为1990年代以来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前沿地区,凭借优良的区位、大量高级技术性劳动力、相当完善的工商业基础设施以及对外招商优惠政策等条件等优势条件,长三角地区成为中国参与国际劳动分工合作的重要区域,经济发展已经初步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当中并占据了重要位置。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城市化的快速增长,长三角也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核心区之一和城市化最发达的地区。根据2005年数据统计,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和6%的人口,创造了约占全国18.6%的国内生产总值,吸收了约占全国43.5%的外商直接投资,人均GDP更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4倍,成

3、为中国城镇分布密度最高、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  早在1976年,戈特曼就预见长三角将形成为世界第六大都市带,随着与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及区域分工合作关系的建立,长三角内部16个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长三角城市密集区正逐渐真正形成为一个以上海为核心的都市带,其城市化发展的道路与区域城市未来关系的重构也成为学界关注重点。   1 长三角城市化发展主要特点    1.1 城市化水平高,内部差异存在  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核心,包括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等80多个市、县、区,土地面积为10万km2,总人口8743万(2000年),是我国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2

4、000年的“五普”数据显示,长三角平均城市化水平已达到52.63%,高于全国36.09%的平均水平,相当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城市化水平。  但从地级以上城市考察(图1),长三角内部各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城市化水平超过70%的城市有上海、南京两市;城市化水平达50%-60%,具有较高城市化水平的城市有杭州,无锡,苏州,舟山,宁波,常州,台州,镇扛等8市;城市化水平达40%-50%的城市有绍兴,扬州两市;城市化水平达30%-40%的城市有泰州、南通、湖州、嘉兴等4市。总的来看,各市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若在县级行政区层面上看,城市化的区域差异

5、更为明显,各市的市区城市化水平大都超过了70%,但北翼的农业县和南翼的一些山区县城市化水平尚在30%以下。   1.2城市化速度较快,但区域发展不平衡  城市化发展以经济的强劲发展为基础,长三角地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其城市化进程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1982年“三普”和2000年的“五普”数据进行比较。全国城市化水平从1982年的20.55%到2000年时为36.09%,增长了15.54个百分点,年均增长0.86%;长三角地区1982年时城市化平均水平为25.9%,到2000时上升到52.6%,增长26.7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几乎为全国城市年均增

6、速的两倍,整个地区呈现城市化发展较快的特点。  但从长三角地区内部比较,城市化发展速度仍存在较大差异。从1982-2000年时候,城市化水平增长高于30个百分点的城市有10个,包括台州、苏州、绍兴、舟山、宁波等市,而上海、杭州、南京等原先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由于基础较好、人口总量规模较大,城市化增长都低于30个百分点。18年间各城市城市化增长的幅度差别较大,如南京、湖州则分别仅仅增长20.3、21.7个百分点,而台州、苏州分别增长了38.3和38.1个百分点,充分说明了这些城市城市化快速增长的势头。   1.3 人口迁移与流动频繁,流向以经济发达城市为主  城市化最基

7、本的概念是人口的城市化。城市总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水平的上升主要是农村人口进城所致。五普把流动人口中的迁人人口分为三种类型:即县(市、区)内迁移、县际迁移和省际迁移。在此以县际和省际迁人人口作为一个城市的外来人口。   从各城市迁入人口的规模来看(图2),2000年上海省际、县际迁入总人口达436万,其中省外流动人口达300多万。另外南京、无锡、杭州、苏州、常州、宁波和台州等也是人口迁入的大市,占总人口比重都超过10%。若从分析角度看,沪宁城市带是外来人口比重最高的地区,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8%以上。此外杭州;宁波、台州以及绍兴的市区也是外来人口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