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718919
大小:614.50 KB
页数:50页
时间:2018-09-20
《第18讲卢卡奇西马之起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50第18讲:卢卡奇:西马之起源1965年,巴黎结构主义革命如火如荼。这一年,法共理论家阿尔都塞发表《保卫马克思》。此书以结构马克思主义为号召,公然挑战卢卡奇的革命主体论。以阿氏之见:马克思1845年后的革命思想,科学严谨、自成体系。而卢卡奇“只要一听到科学字眼,就大叫实证主义。所以我们在理论上有权、在政治上有义务,使用并保卫科学这一哲学范畴”。(阿尔都塞84,226)50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非意识形态!历史乃一无主体过程!阿尔都塞登高大呼,新左派激动不已。此际,法国老左派领袖,那个倔强善辩的萨特在干啥?老爷子正埋头赶写《辩证理性批判》。这部巨著的导论《方法问题》,早于1960年
2、发表。在其中,萨特秉承卢卡奇的人道精神,提倡其实践方法,并以大段热情文字,由衷赞美卢氏贡献如下:“马克思主义在像月亮潮汐一样吸引了我们、在清算了我们头脑中种种资产阶级范畴之后,它突然把我们丢弃了”。何以如此?原来是苏联人割裂理论与实践,将其“变成僵化知识”。更可悲的是:他们失去了对于人生意义的总体把握。是卢卡奇,那个西马创始人,率先批判苏联教条:“20年的实践,赋予他全部必要的权威,从而将那种假冒哲学,直呼为唯心主义”。1《方法问题》是《辩证理性批判》的导论,引文见Hazel&Barnes英译本,TheQuestionofMethod,纽约:兰登书屋,1963年,21-29页。安
3、德森认为:萨特是受卢氏影响,转向马克思主义。《辩证》试图合并结构与主体,并不成功,转而研究福楼拜。详见安德森《历史唯物主义之路》,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84年,36-7页。此刻,卢卡奇的法国弟子戈德曼,也在研究卢氏思想。1970年戈德曼因病去世,遗稿《卢卡奇与海德格尔》1973年面世。该书称“本世纪哲学的转折点”50,是存在主义与马克思辩证学派同时诞生。众所周知,20世纪哲学桂冠,分属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戈德曼说:除去分析哲学这一支孽障,另两派竟是孪生子:它俩均有新康德主义基因,都从古典哲学娘胎里呱呱坠地。(戈德曼77,2-
4、6)戈德曼新说饶有兴味,但苦于证据不足。就在他的遗著发表前夕,大批物证不请自来。1972年夏,西德某银行:有个小职员正在死寂一片的金库里值班。为了消磨时间,他拿起一份《左曲线》,阅读其中介绍卢卡奇的文章。卢氏战斗生涯,反衬小职员生活的刻板无聊。猛然间他眼前火花闪烁,疾步走向一个标明GeorgvonLukács的保险箱。从中赫然发现:卢卡奇曾于1917年11月7日,委托该银行保管他的个人文件:其中有1600多封书信,卢氏早年日记、以及他在海德堡时期的大批文稿。援引这一发现,再加上卢氏临终前口述的《生命纪录》,西方学界对于青年卢卡奇的研究,于是便有进展如下:50金粉往事欧美学者目中:
5、卢卡奇学富五车、英气逼人,不愧“最有才华的思想家”:其理论精湛程度,堪称西马极高之品位。(阿雷托79,104)英国学者安德森说:卢氏代表那一代革命家本色:他以书生双肩,担负学术与政治重任。投身革命之际,还保持了“与资产阶级文化的双边关系”。(安德森84,16)1885年4月13日,卢卡奇生于布达佩斯一个富商家庭,乳名György。2匈文中,卢氏姓名作卢卡奇·捷尔基。因其著作多以德文发表,德国人称他为格奥尔格·卢卡奇。译成英文后,却被广泛读作乔治·卢卡奇。虽不准确,倒也入乡随俗。他祖父原是维也纳工厂主。父亲则从银行家,变成奥匈帝国的册封贵族。母亲出身德国犹太名门。她下嫁卢家后,素以
6、德语管教子女。礼仪之争,导致母子冲突不断。卢卡奇《自传》称:“50我出生在布达佩斯富人区,来自一个资本家家庭。通过父亲,我们频繁接触达官显贵。所以我很自然地产生拒斥心理,并将反抗情绪从政治向文学诸领域扩展开去。”(卢卡奇86,18)1902年卢卡奇入读布达佩斯大学。攻读法律经济之余,他却喜欢上戏剧和美学。当时欧洲戏剧,富含社会批判,其中尤以柏林和巴黎自由剧场,最受民众欢迎。于是小卢创立剧团,与同学排练易卜生、高尔基、斯特林堡等人作品,公演达百余场。1906年他获法学学位,不久又写出《现代戏剧发展史》,荣膺哲学博士。一连串的成功,令小卢发现自家学术天份。于是他不断前往柏林,去旁听席
7、美尔、韦伯、狄尔泰的讲座。师从席美尔1906年冬,小卢前往席家,加入他和韦伯领导的社会学社团。此时德国社会学,尚无合法地位。席美尔提出:社会学研究对象,是社会关系。其主攻方向,当为社会化过程。3席美尔(GeorgSimmel,1858-1918),德国现代社会学奠基人。西方社会学起源于孔德实证主义、斯宾塞进化论、狄尔凯姆劳动分工说。这套杂合理论,曾驱使19世纪学者大举阐释社会机制,并引起其它学科嫉妒,20世纪初,德国大学均无社会学系。席氏努力一生,却因犹太血统,总也当不上柏大教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