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粘稠度素材课件

血浆粘稠度素材课件

ID:18710249

大小:177.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9-21

血浆粘稠度素材课件_第1页
血浆粘稠度素材课件_第2页
血浆粘稠度素材课件_第3页
血浆粘稠度素材课件_第4页
血浆粘稠度素材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血浆粘稠度素材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血浆粘稠度素材血液粘度是血液流动时所表现出的内摩擦或粘性阻力,血液粘度过高时,血管内的血液流动不畅,使循环作用发生障碍。血液粘度取决于红细胞的浓度、可变形性、聚集、血浆粘度等,有关血液粘度的知识可为疾病的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有用的依据。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其内部各分子和颗粒之间以及血液与血管壁之间必然会产生内摩擦力,种内摩擦力就是血液粘度产生的原因 血液粘度反映血液运输及供应状况,测定血液粘度对于了解血液在体内的流动性,解释由于血液粘度增加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机制和规律,判断疾病的发展及预后都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血液粘度的变化有定的规律性,即在低切变率下血液粘度较高,当切

2、变率逐渐升高时,血液粘度逐渐降低;当切变率达到200~400/s以上时,血液粘度便不再减少而接近一定的恒定值。血液粘度这种性质有利于血液的加速,也有利于血液的减速乃至止血。一般临床血液流变学测定,200/s高切,10/s以下为低切。高切反映细胞的变形性,低切反映细胞的聚集性。血液中存在一系列的粘滞因素,如血浆粘度、血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红细胞刚性以及血小板聚集等。这些因素的升高,可导致血液的高粘滞状态。血液高粘滞综合征是种病理过程中间过程或者“桥梁”,而且往往出现“单行线桥”现象,即一旦出现某种程度的高粘滞综合征,则通过正反馈方式而扩,使缺血、缺氧情况为严重。对于微循

3、环而言,血液高粘度的升高,造成微循环恶化。此时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减弱,而红细胞的聚集性增强,此时红细胞通过毛细血管的能力下降,且易聚集成串,使微循环灌注障碍,脏器缺血、缺氧,其功能受损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或病情恶化。另外,由于血液粘度的升高及血小板的受损等因素,可以促使微小血栓形成。长期以来,人们讨论心血管缺血时,总以为血管管径的狭窄是限制血流量的头等因素,而忽视了血液粘度的影响。其实,在微循环“停-动”存在的情况下,切变率可能极低,使得血液粘度升高的作用超过管径改变的影响。近年已研究表明,若干种血管扩张剂对脑血流的改善均不及葡萄糖的血液稀释作用。测定血液粘度不仅可以直接诊断

4、出这一新的综合征,而且根据血液粘度等流变学指标变化的不同特点,即高于或低于健康人,还可以从中再分出高低血液粘度综合征两大类,从而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这些疾病提供有价值的定量指标。高粘血综合征在血液流变学正式诞生之,就已出现于医学文献中,当时的高粘血综合征主要是指以多发性骨髓瘤和原发性巨球蛋白症为代表的血浆粘度增高症。之后,随着血液流变学的诞生和发展,则发现和确定血浆粘度增高症仅是高粘血综合征的一种。高粘血综合征又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血细胞压积增高型:主要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肺部疾病、肺心病、高山病、烧伤、烫伤、脱水等;(2)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型:主

5、要见于缺血性脑中风、心绞痛、心肌梗死、糖尿病、创伤、骨折等;(3)红细胞变形能力低下型:主要见于镰状细胞性贫血、高渗血症、酸中毒、缺氧症等;(4)血浆粘度增高型:主要见于多发性骨髓瘤、高脂血症、高血压、肿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低粘血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血液粘度低于正常。造成低粘的主要原因是与红细胞的量减少有关,根据它们的生理性和病理性变化特点,又可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低粘血综合征两种,前者见于一些出血性疾病、肝癌晚期、急性白血病等。后者是指人体在正常生理活动的某一时期或某一发育阶段所出现的一时性血液粘度低下,如妇女在月经期或妊娠中。4用于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的鉴别测定血液

6、粘度对于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前者多观察到血液粘度的增高,而后者多观察到血液粘度的降低或接近正常。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血液粘度的不同也是决定这两种疾病在治疗上是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治疗过程中,连续测定患者的血液粘度,便能对患者的治疗情况是否适度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对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的监护、预后判断和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其内部各种分子和颗粒之间以及血液与血管壁之间必然会产生内磨擦力,这种内磨擦力就是血液粘度产生的原因。一旦粘度升高,血液流动减慢,大量脂质、脱落的细胞等易沉积在血管内膜上,血中纤维蛋白、血小

7、板等乘机在异物上聚集,使血管腔狭窄,甚至形成血栓,阻碍血液正常流动,使血液粘度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大量研究证明,许多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脑血栓、高血压病、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先天性心脏病、肺原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高山病、糖尿病、高血脂症、恶性肿瘤、烧伤、休克及慢性肝肾疾病,均与血液粘度升高有关。临床观察发现,许多常见症状,如头痛、头沉、头胀、眩晕、胸闷、麻木、刺痛、无力、视力阵发性模糊、复视、短暂失语、听力下降、耳鸣、记忆力减退、嗜睡、共济失调、腹胀、恶心呕吐及情绪低落或急躁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