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因子治疗临床应用

物理因子治疗临床应用

ID:18701846

大小:804.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09-21

物理因子治疗临床应用_第1页
物理因子治疗临床应用_第2页
物理因子治疗临床应用_第3页
物理因子治疗临床应用_第4页
物理因子治疗临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理因子治疗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物理因子治疗的临床应用2肺炎治疗目的:控制感染,促进炎症吸收,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减少病发症。治疗方法:一般与抗生素综合治疗。超短波疗法:应用大功率超短波治疗仪,患者取仰卧位,选用中号或大号电极,采用对置法。空气间隙4~5㎝。急性期Ⅰ级剂量(无热量),治疗3~5次后,改用Ⅱ级剂量(微热量),治疗时间15分钟,每日一次,直至炎症消退。或按10次/疗程,一般两个疗程后需停止治疗10天。3面神经炎急性期(1~2周)治疗目的:控制炎症发展,消除神经水肿,减少神经受压,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功能恢复。治

2、疗方法:超短波疗法:应用小功率超短波治疗仪,可采用双极法或单极法,双极法将电极置于患侧耳前区和耳后乳突部,单极法将电极置于耳前区,空气间隙0.5㎝,一般用无热量。治疗时间8~10分钟,每日一次,10次/疗程。4恢复期(两周以后)治疗目的:提高神经的兴奋性,消除慢性炎症,促进神经、肌肉功能恢复。治疗方法:电体操疗法:将电极置于患侧面神经和肌肉的运动点。一般将一个电极置于耳屏紧前方,而另一个电极则根据病人的情况置于相应肌肉的运动点上。电流强度为运动阈或运动阈上。治疗时间20min/次,每日一次,10

3、~20次/疗程。按摩疗法:早期手法亦轻,避免加重神经损伤。针灸疗法5脑血管病肩手综合症治疗目的:改善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减轻疼痛。治疗方法:压力治疗:将已排空气体的袖套套在患肢上,设定气袋压力后,机器自动从肢体远端向近端逐一充气,然后依次排气。治疗时间20min/次,1~2次/天。淋巴回流治疗:采用低频电流刺激产生肌肉收缩从而导致肌肉泵效应。病人仰卧,将一个电极压在患侧肩部下方,将另一电极置于患侧手心,电流强度以看到上肢肌肉搏动为准。20min/次,1~2次/天。6超短波疗法:将电极在患肩对

4、置。TENS电疗法:将电极置于疼痛部位,电流强度以病人感觉舒适为准,20min/次,1~2次/天。调制中频电疗法:同上7肩关节半脱位治疗目的:恢复肩部肌肉的功能,使之能够抵消重力的影响。治疗方法:功能性电刺激疗法(FES):将两电极分别置于斜方肌和三角肌的运动点,电流强度为运动阈或以上。20min/次,1~2次/日。肌电生物反馈训练:适用于肌肉有主动收缩的病人。电极放置方法同FES,教会病人通过视听来观察肌肉的收缩力量,设定一定的阈值,当肌电值达到设定的阈值时,则给予肌肉一定的低频电流刺激,引起

5、肌肉收缩,诱发丧失的功能。8瘢痕治疗目的:减轻瘢痕局部色素沉着和充血,减轻瘢痕部位的痒痛,软化瘢痕,制止瘢痕增生,松解瘢痕与局部组织的粘连。治疗方法:直流电碘离子导入疗法:适用于早期的瘢痕组织,用5%~10%的碘化钾溶液,由阴极导入,作用极置于瘢痕部位,20min/次,1次/日,15次/疗程。音频电疗法:将两个电极置于瘢痕两侧,剂量为耐受量,治疗过程中可加大剂量。20min/次,1次~2次/日,20次/疗程,可进行数个疗程。9超声波疗法:声头置于瘢痕组织上,多用移动法,剂量0.5~1.2W/c㎡

6、(连续波),8~10min/次,1次/日,10~20次/疗程。连续治疗1疗程后需休息一段时间。石蜡疗法:适用于关节部位较大面积的瘢痕。根据瘢痕的部位选择刷蜡、浸蜡、或蜡饼法。对于关节孪缩,蜡疗之后加上运动疗法效果最佳。新鲜的瘢痕禁用蜡疗。10骨折治疗目的:减轻疼痛、消除肿胀、改善全身状况、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骨痂形成,加速骨折自然愈合过程,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粘连、关节僵硬,帮助恢复功能,减少后遗症。治疗方法:超短波疗法:患部对置,骨折后1周内无热量,1周后微热量。局部用石膏固定时需待石膏干后再

7、做超短波治疗。如有金属内固定禁用超短波治疗。磁疗法:选用脉冲电磁疗法,将患肢置于环状磁极中,或采用患区对置法,20min/次,20次/疗程。超声波疗法:移动法0.5~1.0W/c㎡(连续波)。幼儿骨骺部禁用超声波。11功能性电刺激红外线:距离皮肤30cm左右,20~30次/min,可用于进行功能锻炼之前。石蜡疗法:适用于骨折后期拆除石膏后,蜡疗后可立即进行运动疗法。水疗:适用于骨折愈合后进行功能锻炼期。可选用涡流浴或水中运动等。1213颈椎病治疗目的:消炎、消肿,减轻或解除神经根、脊髓、动脉的受

8、压情况,改善颈椎和周围软组织以及脊髓、神经的血供和营养,止痛,减轻肌肉痉挛。治疗方法:颈椎牵引牵引体位和角度牵引重量牵引方式频度和持续时间14颈椎牵引体位:坐位与仰卧位仰卧位有利于全身肌肉放松,可减少牵引过程中头晕或其他不适症状的发生。15颈椎牵引角度:根据颈椎病的分型和病变部位来选择牵引角度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可在颈部前屈20~30°且无侧屈或旋转时进行牵引治疗。颈肌痉挛或其他类型的颈椎病可取〈20°的前屈位置或中立位(垂直位)进行牵引。后伸位牵引一般不宜采用。16病变部位牵引角度C1~40°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