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移动通信的系统与技术new

1.2移动通信的系统与技术new

ID:18688828

大小:5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20

1.2移动通信的系统与技术new_第1页
1.2移动通信的系统与技术new_第2页
1.2移动通信的系统与技术new_第3页
1.2移动通信的系统与技术new_第4页
1.2移动通信的系统与技术new_第5页
资源描述:

《1.2移动通信的系统与技术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2移动通信的系统与技术一、移动通信系统的分类:移动通信系统有多种分类方法:1)模拟网与数字网人们把模拟通信系统(包括模拟蜂窝网、模拟无绳电话与模拟集群调度系统等)称作第一代通信产品,而把数字通信系统(包括数字蜂窝网、数字无绳电话、移动数据系统以及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等)称作第二代通信产品。2)话音通信与数据通信不同类型的业务有不同的要求:如话音信号对时延要求很高;而数据信号:对误码率要求高。若干年来,移动通信基本上是围绕着两种主干网络在发展,这就是基于语音业务的通信网络和基于数据传输的通信网络。根据运行环境和市场需求的不同,前者又分为以蜂窝网为代表的高功率宽域网和以无绳电话网为代表的低功率局

2、域网(LAN);后者又可分为宽带局域网之类的高速局域网和移动数据网之类的低速宽域网。二、应用系统q蜂窝移动通信系统l陆地公众移动通信系统主要形式,具有越区切换、自动或人工漫游、计费及业务量统计等功能。适用于全自动拨号、全双工工作、大容量公用移动陆地网组网。q集群移动通信系统(TrunkedMobileRadioSystem,TMRS)l属于调度系统的专用通信网,它一般由控制中心、总调度台、分调度台、基地台和移动台组成,适用指挥调度。半双工方式l集群方式:消息集群、传输集群、准传输集群q无绳电话系统(WirelessUrbanTelephoneSystem)lPTSN的终端无绳接入方案,是PTS

3、N的增强应用。最新形式“小灵通”。适用于低速移动、较小范围内的移动通信。l代表:个人便携电话系统(PersonalHandyPhoneSystem,PHS)、个人接入系统(PersonalAccesssSystem,PAS)、泛欧数字无绳电话(DigitalEuropeanCordlessTekephone,DECT)、个人接入通信系统(PersonalAccesssCommunicationSystem,PACS)q无线寻呼系统l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实现信息广播、组播、点播。是一种单向通信系统。代表:CT-2q卫星移动通信系统(SatelliteMobileCommunicationSystem

4、,SMCS)l把卫星作为中心转发台。特点:不受陆海空位置条件限制、受地物影响很小,频率资源充足、通信容量大、覆盖范围广。个人通信趋向使用:非地球同步轨道。为实现借助手机的卫星通信,研究集中于大型低地球轨道LEO、GEO。轨道越低,需卫星数越多。代表:铱系统和全球星系统。q无线因特网接入系统lWBAN(WirelessBodyAreaNetwork)、WPAN(WirelessPersonalAreaNetwork:代表:蓝牙技术)、WLAN(LocalAreaNetwork)、WMAN(MetropolitanAreaNetwork)、WWAN(WideAreaNetwork)、WRAN(Re

5、gionalAreaNetwork)三、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系统组成因类别而有差异,主要组成部分(显性)l移动终端l基站(接入点)l控制与交换中心l对外接口网络、接口与协议(隐性)l系统部件是通过接口互连l系统往往是一个分层规范的网络l接口根据规范设计l传输与网络协议是规范的主体四、移动通信技术①传输信道的测量、分析、计算与建模。q信道测量与参数提取:多径数量与传播损耗、多普勒频移、干扰、时间与频率选择性q信道质量分析:传输损耗规律分析(衰落类型分析)、信号、噪声与干扰强度分析q信道建模:信号传输衰减指数、多径信号数量与强度、多天线模型与工作机理q链路计算:根据信道模型、传输方案做链路预算②组网

6、技术:蜂窝式组网的理论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提出的。蜂窝通信网络把整个服务区划分为若干个较小的正六边形区域(Cell,蜂窝小区),若干个蜂窝小区就能够布满任意大小的服务区。在各小区均用小功率的发射机,并设置一定数目的用户。基本的小区类型有:超小区、宏小区、微小区、微微小区。其地理范围目前呈现逐步缩小的趋势。目前在ITU的规定作为宏小区的覆盖半径是0.5-2公里,对微小区是50-500米。对于小区最大覆盖半径而言,TD-SCDMA在开扩地带可以覆盖正常设计是10公里,改进设计可达30公里以上。q多小区配置与干扰抑制技术:频率复用、邻小区干扰抑制、信道配置q多信道共用技术:利用信道占用时间的间断性,使

7、许多用户能够任意地,合理地选择信道,以提高新道的使用效率,q多址技术:区分与识别动态用户地址的技术l常用的有FDMA(Fren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TDMA(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CDMA(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通信的容量:CDMA>TDMA>FDMAl越区切换与漫游(移动性管理)q网结构与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