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滨水空间规划设计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滨水空间划设计方法研究1.滨水区概述1.1研究对象1.2研究范围2.国内外滨水空间设计研究2.1国内滨水空间探究2.1.1发展历程2.1.2发展趋势2.1.3浅析规划设计方法2.2国外滨水空间探究2.2.1发展历程2.2.2发展趋势2.2.3浅析规划设计方法2.3小结2.3.1国内外滨水空间设计优缺点对比2.3.2可借鉴方法2.3.3设计原则3.滨水空间形态设计要素3.1空间形态3.2水体尺度3.3其他物质影响3.3.1景观环境3.3.2建筑体量3.3.3滨水界面3.3.4场地特征3.4小结4.规划方法探讨4.1.
2、不同用地类型与滨水空间设计研究4.1.1滨水商业空间设计4.1.2滨水居住空间设计4.1.3休闲娱乐下的空间规划4.2不同开发形式与滨水空间的研究4.3生态保护与景观处理4.3.1生态保护的技术和手法研究4.3.2滨水景观设计4.4小结5.结论1.滨水区概述1.1研究对象城市滨水地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系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亦即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空间范围包括200~300m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其对人的诱惑距离为l~2km,相当于步行15~30分钟的距离范围。根据毗邻水
3、体的不同可以分为滨江、滨海、滨湖等。城市滨水区笼统地说就是“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一定区域的称”,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美国学者安妮·布里恩和迪克.里贝根据用地性质的不同,将城市滨水区划分为商贸、娱乐休闲、文化教育和环境、居住、历史、工业港口设施六大类。另外,按其在城市中的功能及其与城市关系来分,有旧工业区改建的滨水区、与居住区相连的滨水区、与市中心相连的多功能滨水区、旅游休憩的滨水区、新开发的滨水区、生态保护的滨水区等。1.2研究范围本次研究以滨水空间为研究对象,在对其概念的理解和范围的确定后明确研
4、究主要内容。通过对国内外滨水空间发展历程、发展趋势和规划设计方法的浅析,具体以多伦多中央滨水区公共空间设计方案案例分析,对比总结出国内外优缺点,并归纳总结出城市滨水空间可借鉴的设计手法和规划思想。在滨水空间形态要素研究方面,把握空间形态、水体尺度对设计的影响,同时联系景观环境、建筑体量、滨水界面、场地特征。总结以上的内容,深入对不同用地类型的滨水空间设计方法研究。包括滨水商业空间、滨水居住空间、滨水休闲娱乐空间。结合生态保护与景观处理,研究滨水景观设计。2.国内外滨水空间设计研究2.1国内滨水空间探究2.1.1发展
5、历程时期发展阶段主要内容空间特征水畔聚落时期自然形态的依存满足人类饮水灌溉及生存等基本需求;航运和农垦的便利成为聚落形成的首要条件;成为聚落门户。自然特征明显,生存需求为最主要社会功能,公共空间多为自发形成而非规划。农业社会时期自然形态的发展扮演水源供应,排水,运输,防御等多重角色;聚落逐渐兴起商业活动,航运发展使水运更具便利性。城镇范围逐渐向陆地发展。自然需求本能和社会活动需求的结合,空间的社会动能和社会价值得到提升,规划建设重点为滨水美化和水道利用。工业社会时期江河湖海的航运和生产原料功能占主导地位码头,仓库,
6、工厂占据城市滨水区的大部分岸线,生活岸线少;城市用地开发急剧扩张,防护护岸隔绝了人与水的关系,工业及生活污水使水体污染严重;岸线环境恶劣,进入了治水,弃水阶段。生产需求占较大比重,空间的社会属性忽略了人对自然的需求,空间处于有意识的人为状态,以满足经济利益的获取,多将滨水空间作为工业区。工业社会中后期到信息社会现代滨水区发展(亲水再生)针对过度开发,对城市发展及规划观念反省问题;致力于公共开放空间营建,更注重人工空间的生态价值和文化内涵重新得到重视,人们自发性地赋予其社会性,使呈现2.1.2发展趋势在城市化快速推进
7、的背景下,城市滨水空间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环境人工化。城市滨水空间在物质环境方面人工化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与此同时,脆弱的生态环境难以承载潜在经济价值所驱动的大规模的商业开发和建设。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理念是滨水空间建设的基础。物质环境的人工化正呼唤着非物质环境的理性化,管理的现代化是非物质环境理性化的一个具体体现。因此要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依赖非物质环境的建设来保障基本功能的实现。(2)结构复杂化。结构复杂化不仅表现在不同层次空间数量的增多,还表现在相互作用的频度、强度和广度的增加。城市滨水空
8、间的整体结构是一个由自然生成要素和扩展生成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这其相互作用决定了城市滨水空间的存在状态和运行演化模式来以适应城市这个有机体各方面不断变化的要求,其结果就是结构的复杂化带来的系统稳定性。(3)功能多元化。未来城市滨水空间在继承了现有功能的基础上,其特色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态功能、景观功能、休闲功能、文化功能、商业功能和旅游功能。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