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675076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21
《修复移动硬盘“文件或目录损坏且无法读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修复移动硬盘“文件或目录损坏且无法读取”错误 2008-08-0512:58分类:硬件字号:大大 中中 小小 昨天在用移动硬盘下载文件时忽然出错,以为是小错误并没在意,直接关机拔掉了硬盘。今天再连到电脑上时,发现硬盘无法读取,XP提示“文件或目录损坏且无法读取”。换了台电脑试了下,问题依旧。根据提示,这应该只是文件目录索引损坏,修复索引即可。因为这个硬盘是NTFS格式,所以想到用CHKNTFS命令修复,可是却显示无法读取。又尝试用CHKDSK/F命令,结果修复刚开始就停住了,跳出命令行提示符,修复失败。看来
2、不仅仅是目录索引的的问题,那是不是硬盘盒的问题呢?于是换了个硬盘盒再试,还是不行。难道是分区表出错吗?因为查看该盘属性时显示的数据都是0,所以想到修复分区表试试。用SPFDISK查看分区信息,结果却很正常。不明所以的情况下,就想重置MBR试试。重置MBR后,重启进入XP,结果问题依旧。重启再进入DOS,用支持NTFS的KV3000杀毒程序扫描,可以读取该盘,且文件目录和文件都在。这说明文件并没有受损,那应该还是目录索引的问题,可为什么用CHKDSK不行呢?回到XP,再次用CHKDSK/F命令修复,没想到这次却
3、顺利修复完成。打开该盘,所有文件都回来了,除了其中的少量文件受损不能打开外,其它大部分都可以正常运行,尤其是里面的重要文件全部都完好无损。真奇怪,为什么刚才不行,现在却可以了呢?是因为重置了MBR吗? 既然已经修好,就把硬盘拆下来,装回原来的硬盘盒。接上电脑后开机,刚才的问题又出现了。拔下来再插入,还是老样子。怎么会这样?只是折装下又坏了?按刚才的步骤进入SPFDISK想重置MBR,结果发现根本认不到这个硬盘。换了几种硬盘修复工具,都没认到这个盘。实在没办法,再把硬盘拆下来,装入刚才那个硬盘盒。开机,连上移
4、动硬盘,问题依旧。试着运行CHKDSK,没想到居然顺利修复完成。再在XP点击该盘盘符,顺利打开,文件又都回来了。 这次不敢再拆装了,赶紧把重要数据都备份到本地硬盘上。然后删除该硬盘的磁盘分区后,再装回原来的硬盘盒。连上电脑后,不但没认到盘,反而死机了。拔下来换上刚才那个硬盘盒,再连上电脑,这回又好了。于是对该硬盘重新分区并格式化,确认系统正常认到该盘后,再把该盘装回原硬盘盒,重新插入电脑,结果又是死机。重启电脑,居然在自检处卡了许久才进入,还是认不到该盘。至此可以断定是硬盘盒坏了。这个硬盘盒还是三星原装的硬
5、盘盒,平时几乎没有用,就这几天较长时间下载数据,没想到居然就坏了。用于替换的那个硬盘盒只是完全不知名的、最便宜的杂牌硬盘盒,可是却用了很久都没坏,整天整天挂着下载和看片子,都照样正常工作。可见名牌也不见得是好东西。前几天同事也买了三星的移动硬盘,也是原装的硬盘盒,结果刚买回来就是坏的,只是复制粘贴数据都会出错,去换了一个才可以用了。三星这个牌子的硬盘盒,以后我绝对不会买了。附:1、MBR(MainBootRecord):主引导记录2、CHKDSK[volume[[path]filename]]][/F][/V
6、][/R][/X][/I][/C][/L[:size]]volume指定驱动器(后面跟一个冒号)、装入点或卷名。filename仅用于FAT/FAT32:指定要检查是否有碎片的文件 /F修复磁盘上的错误。 /V在FAT/FAT32上:显示磁盘上每个文件的完整路径和名称。 在NTFS上:如果有清除消息,将其显示。 /R查找不正确的扇区并恢复可读信息(隐含/F)。/L:size仅用于NTFS:将日志文件大小改成指定的KB数。如果没有指定大小,则显示当前的大小。 /X如果必要,强制卷先卸下。卷的所有打开的
7、句柄就会无效(隐含/F) /I仅用于NTFS:对索引项进行强度较小的检查 /C仅用于NTFS:跳过文件夹结构的循环检查。 /I和/C命令行开关跳过卷的某些检查,减少运行Chkdsk所需的时间。“cmd”后回车,输入“chkdsk移动硬盘所在盘符:/R”回车,按提示操作即可。 这个方法应该同样适用于U盘、MP3等大容量移动存储设备。附:CHKDSK命令参数检查磁盘并显示状态报告。CHKDSK[volume[[path]filename]]][/F][/V][/R][/X][/I][/C][/L[:s
8、ize]] volume 指定驱动器(后面跟一个冒号)、装入点 或卷名。 filename 仅用于FAT/FAT32:指定要检查是否有碎片的文件。 /F 修复磁盘上的错误。 /V 在FAT/FAT32上:显示磁盘上每个文件的完整路径和名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