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英语动词词组学习的啊

2011届高考英语动词词组学习的啊

ID:18670687

大小:59.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9-20

2011届高考英语动词词组学习的啊_第1页
2011届高考英语动词词组学习的啊_第2页
2011届高考英语动词词组学习的啊_第3页
2011届高考英语动词词组学习的啊_第4页
2011届高考英语动词词组学习的啊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届高考英语动词词组学习的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法律基础”教学内容补充资料一、民事法律制度(一)民法的概念:“民法”:调整市民间关系的法律,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间、法人间、公民和法人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它的调整对象一是财产关系,二是人身关系。(二)民事主体: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在人们间形成的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民事主体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负有义务的人。这种人可以包括:1、自然人(公民):“自然生成的人”,有生命并具有法律人格的个人,通常自然人的外延比公民大,它包括:公民、在我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等。在民事关系中,主体必须要同时具备民事

2、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1)民事权利能力:它是公民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现代法制确认一切公民都有权利能力,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公民间民事权利能力无大小,一律平等。”在我国还没有出生的胎儿一般是不具有权利能力的,但因为胎儿是一种预期的、必然的准公民,所以我国又有一些特殊规定,比如对胎儿继承权的规定,在进行遗产分割时,应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2)民事行为能力:自然人拥有了权利能力,并不意味着他能够正确地运用,这种运用的能力就是行为的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指公民能

3、够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一般我们要求行为人要具备成熟的心智、能够认识自己行为的性质、自己行为的后果,这样才不会因为自己的行为使自己蒙受损失。那么,法律一般采取什么样的标准来判断行为人是否有这种能力呢?年龄和精神状况。如果行为人本身年龄过小或者患有某些精神疾病,那他是不可能作出正确判断的。10我国《民法通则》依据公民年龄、智力发育、精神状况,将行为能力分为三大类:⑴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治产人):凡年满18岁、并且心智完全正常的公民,可以独立进行各种民事活动。⑵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准治产人):10岁

4、以上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超过他的能力范围的民事活动,只能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否则民事活动是无效的。⑶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禁治产人):包括10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以及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他们所有的民事活动必须由代理人代为进行。另外,在《民法通则》中还有一条特殊规定,即:年满16岁未满18岁的公民,如果他是以自己的收入作为主要的生活来源的,那么就可以视同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因为他已经接近了成年的年龄、况且能够自谋生活,说明他已经具备了进行民事活动所要求的成熟的理智了。例:某甲,17岁

5、,某厂工人,其收入除可维持其一般生活外,略有节余。某日下午,甲骑摩托车下班途中,将某乙撞伤。乙向法院起诉,要求甲的父母承担医疗费用1万元。问:谁应是该责任的承担主体?(三)民事权利:1、所有权:是指财产所有人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的占有(所有人对财产的实际控制和掌握)、使用(权利人对自己的财产进行有效利用的权利)、受益(权利人享有从自己财产上所生利益的权利,如,把钱存入银行,由存款所生之利息;把房子租出去所得的租金)、处分(所有人享有的依法对自己的财产进行处置的权利)的权利。它具有强烈的独占性、排他性。2、债权:这里的“债”

6、,泛指当事人间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一方为债权人,另一方则为债务人。10引起债的发生的情况通常有这样几种:合同(它是引发债的一个重要根据);不当得利(法律上没有根据,一方获得一种利益,而它方受损。财产受损的一方就是债权人,他有权请求不当得利人返还利益,由此在双方间发生了债权债务的关系。比如,到银行取钱,银行职员由于疏忽多给了2000元,这2000元就是不当得利,这是基于受损人自己的主观认识错误,受益是没有合法根据的,应该归还);无因管理(没有法定或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自愿管理他人事务或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行为。

7、比如,某甲家里失火了,邻居乙赶来救火而烧伤了。这里就是一个无因管理。乙是没有法定义务为甲谋利益的,为此而受的损失或支出的费用,有权利要求甲进行偿付);侵权行为(指行为人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给他人造成损害的行为。它一发生,也就在加害人和受害人间产生了权利义务关系。这种损害,可能是财产的损害,比如,偷别人的车、毁人家的房;也可能是对人身的伤害,比如,致人伤残;也可能是心理上的伤害,比如,人格受侮辱、名誉受毁损等等。由此,在加害人和受害人之间,产生了“侵权行为之债”,它的着眼点在于:对受害人的补偿)。3、人身权:它是民事主体

8、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的、没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它与民事主体的人身密不可分,通常不能转让。主要包括:人格权——包括公民的人格权和法人的人格权,如,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等,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无形财产权,包括大众对法人的信用、质量、服务的评价等);身份权——主要基于特殊的身份关系而产生,如,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